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国土知识
防灾减灾日:抗灾能力如何提高
来源: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发布时间:2015-05-12 16:16:34 【字体:

背景

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地质结构,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立体多变的气候特征,云南干旱、洪涝、地震、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平均每年有数十万人受灾,使得防灾、抗灾、救灾任务十分繁重。

话题

今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科学减灾·依法应对”。目前,我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在防灾减灾过程中,政府、社会及个人如何发挥各自作用,才能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呢?

有备无患 提升政府应对灾害水平

“1996年丽江发生地震时,我省基本没有什么储备物资;汶川地震时,跑遍全昆明市,只采购到了2万床棉被。而此次尼泊尔地震,省里本打算捐500万元支持他们,结果对方不要钱,只要帐篷或篷布,因为即便拿着钱,在他们国家一下也买不到这些物资。”省民政厅副厅长李国材道出了当灾害来临时,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过去,我们仅只对事后救灾不惜投入,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们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反思与总结,1元钱投入到灾前与灾后,起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那么,如果大地震发生在云南,我们该怎么办?”李国材说,正是基于对防灾重要性的认识,2008年我省启动了为期5年的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大工程,省财政每年投2亿元,5年10个亿带动各级政府、各部门等投入210亿元,取得了“有备才能无患,防灾胜于救灾”的较好效果。

“如:地震监测预报的装备、队伍都得到了提升,之前地震发生后,震中、震源、震级‘三要素’需要半小时才出得来,现在只需要10分钟。再如救援队伍和装备,目前已拥有遍布全省的2600多支11万人的救援队伍,去年共配备消防车、装载机等在内的救援设备2万多台套。”

据李国材介绍,目前我省备灾的物资储备能力大大提升,仓库里随时保证有能力安置70万人的10万顶帐篷,最重要的是建立了中央支持和省级投入的物资储备补充机制。去年,我省发生6级以上地震就有3次,分别是“5·30”盈江地震、“8·03”鲁甸地震和“10·7”景谷地震。其中,仅鲁甸地震时就用了7.7万顶帐篷,安置了31万人。“如果没有这种机制,就会面临当灾害来临时,既没有车辆可调,且临时采购棉被、帐篷根本采购不到。”

据了解,虽然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中,从2013年至2020年的8年内,我省每年投入20亿元对全省地质灾害进行防治;从2013年至2017年,我省每年安排不少于2亿元资金,投入第二轮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10项重点工程;启动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六大工程”。2014年,民政部、财政部安排我省2400万元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用于为我省80个多灾易灾县采购救灾应急专用车辆(每县一辆),每辆车补助30万元,该批装备配齐后,将大大提升我省的基层应急救灾能力。2013年至2014年,省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5160万元,按照每县补助40万元的标准,对全省129个县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进行补助。但由于云南是欠发达地区,防灾减灾能力总体仍然比较弱,灾害造成的损失程度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未雨绸缪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7.2级大地震,尽管强度与阪神大地震相当,却仅造成数十人死亡和上百人受伤。业界普遍认为,这是加固建筑、正确逃生共同创造的奇迹。但反观我省,公众防灾减灾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各种灾害风险的认识比较欠缺,并存有侥幸心理;二是在灾害发生以后,对自己如何避险、逃生、自救的基本常识不了解。

2010年,省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筹措资金3.275亿元,在全省范围内实施防灾应急“三小”(小册子、小应急包、小演习)工程。其中,防灾应急小册子上印有各类灾害的常识、自救方法等内容;小应急包里主要配备了饮用水、压缩干粮、口哨、手电筒、绷带等应急物品;小演练主要在一些人员密集场所,如学校、社区、企业、村委会等开展逃生演练。

“小演练的作用最直接、效果最好,去年一年就进行了8000多次,今年也不会下5000次。小应急包3年发了590多万个,今年省财政预算中已列入要新增100多万个,对全省所有的家庭进行发放。”李国材介绍,小应急包一是实用,二是起了对公众防灾自救意识的引导。在上海、北京等城市,民政部门只做出样品,价格在200多元到2000多元之间,公众根据各自家庭的状况在便利店就能买得到。而我省主要由政府主导发放,并优先在地震灾害、地质灾害风险高的重点地区发放。如:我省地震灾害重点三大片区,所涉及的37个重点县已全覆盖。三大片区分别是:小江断裂带,包括昭通、曲靖等;其次是滇西川滇交界处的丽江、大理、迪庆;第三是滇南片区,如宁洱、耿马、盈江等。

据小应急包供应商云南白药相关负责人介绍,意外伤害发生后的4-30分钟,被称为“黄金4分钟”。如果伤者在事故伤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科学施救,对于挽救生命和减少伤残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急救网点覆盖率低,专业救援人员不能及时到达事故现场,加之民众急救意识淡漠,自救互救技能缺乏,导致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只能在等待中度过。云南白药应急包正是依据不同场景需求,将具有应急功能的各种药品、医疗器械和应急工具进行合理组合,适用于专业救援人员到来前的“院前自救”。

“俗话说‘晴带雨伞,饱带干粮’。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的目的就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李国材介绍,今年我省将继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并于5月12日在昭通开展集中宣传,除对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外,还要对救援的装备进行展示,包括发放小册子、小应急包等。此外,还将通过手机短信及媒体开展宣传。记者 李莎

相关链接

我省7个自然灾害高(易)发重点防范区域

1、怒江中上游贡山-福贡-泸水-保山隆阳;2、澜沧江上游德钦-维西-兰坪和澜沧江中游巍山-南涧-云县-景东-临沧-镇沅;3、金沙江中上游宁蒗-永胜;4、金沙江中下游水富-盐津-永善-镇雄-威信;5、巧家-东川-寻甸;6、盈江-梁河-龙陵-陇川;7、红河流域新平-元江-红河-绿春-金平。

关于“防灾减灾日”及图标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其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其中,雨后天晴的彩虹蕴含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是人们防雨的最常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

我省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重大措施

1、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2、全面提高公共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3、全面推进农村地震民居安全工程建设;4、全面加强通信和电力设施保障能力建设;5、进一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抵御地震灾害和抢通保通能力;6、全面加强水利设施应急抢险工作;7、全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8、全面加强应急救援物资和医疗救援保障能力建设;9、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10、全面提高抗震救灾组织指挥和应急救援能力。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