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0日,《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云南省加强古茶树(园)资源保护实施方案的通知》(云自然资﹝2019﹞143号)正式印发执行,现对政策的背景依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等进行解读。
一、背景依据
古茶山、古茶树资源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的重要承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物种保护价值。但近年来,古茶山、古茶树出现了管护不到位、无序建房、采摘过度、生长退化等问题,危及到古茶山和古茶树资源。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保护好古茶山、古茶树十分重视。2019年4月9日至10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阮成发在临沧市调研时强调,古树茶是上天赐予、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要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扛起责任,加强引导,健全法规,严格执法,加大力度保护好古树茶资源,确保茶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2019年5月6日至8日,阮成发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调研时强调,要高度重视、下大决心保护好古茶资源。2019年5月14日,阮成发主持召开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第12次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我省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让古茶树休养生息,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加快打造成为千亿级产业。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8〕63号)文件要求,按照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第12次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云南省古茶树(园)资源保护,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任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古茶树(园)作为“绿色食品牌”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的重要载体,将保护好古茶树(园)资源作为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按照最严规划、最硬执法、最实举措要求保护好古茶树(园)资源。
三、主要内容
(一)开展联合调查,摸清资源底数
一是基于农业、林草等部门已开展的调查成果,加强茶文化、茶工艺、茶品牌、古茶山、古茶树、古驿道等研究,结合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科学界定古茶山的数量、名称、地理位置等,建立完善全省古茶树、古茶山资源档案库,进一步摸清古茶资源底数现状。
二是要划定古茶山(园)保护区域,明确周边以保护古茶资源为主要功能指向的村庄范围,掌握村庄数量、特征及规划编制、建设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三是要在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库中建立专门图层,按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要求,完成图斑对比分析,对达到上图面积等相关要求的古茶树图斑上图入库。
四是摸清各州(市)制定古茶树保护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制度制定情况,摸清保护范围划定和保护标志设立情况。
(二)建立规划体系,完善长效机制
1.强化古茶山保护,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完成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2.开展《云南古茶山古茶树保护利用体系专项规划》编制。通过规划编制,基于前期调查摸底情况,充分分析论证我省古茶山资源的分布、特点、品牌、周边城镇、村庄规划建设等相关情况、关系和特色,从省级层面合理划定各座古茶山的保护、开发、利用核心区、缓冲区、协调区等区域,引领全省古茶保护、村镇建设和茶产业的建设发展。
3.加强古茶山区域生态保护修复。一是各地要将生态保护修复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古茶山周边村庄规划重要内容,古茶资源保护问题突出的地区要率先编制县级古茶山区域生态修复规划,划定保护区域,明确保护修复措施,增强保护工作的规范性、系统性。二是按照规划开展古茶山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4.启动古茶山周边村庄详细规划编制。各地要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紧紧抓住古茶资源保护要求,按照统筹谋划、保护优先、试点先行、分类推进的原则,科学制定村庄规划编制计划,尽快启动古茶山周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5.完善法规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省各级法律法规体系,推进州市古茶山、古茶树保护条例的出台,《关于保护好古茶山和古茶树资源的意见》的制定和进一步完善地方性法规。
(三)严格执法检查,坚决遏制新增违法行为。一是要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对于不符合现行规划和村民非法占地建住宅的必须坚决拆除。二是要建立网格化监管制度。三是要强化违法行为监测的及时性和客观性。
(四)审慎分类处置,逐步消化存量违法行为。一是要建立存量问题清单。二是要拆除整改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重大违法行为。三是要多举措消除违法状态。
(五)开展一次联合督察。由省级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部门联系进行检查督察,重点督察开展清理情况、遏制增量消化存量情况、环境整治情况、生态修复情况、村庄规划情况等。
(六)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省、州(市)、县(市)各级要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对资源摸底、规划编制、生态修复等相关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七)做好宣传引导。各州(市)和省直有关部门要采取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及时宣传报道加强古茶山古茶树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主要措施、经验做法、取得成效,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建议,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为顺利推进加强古茶山古茶树资源保护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涉及范围
有古茶树(园)资源的地区,尤其是各级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
五、执行标准
有古茶树(园)资源的地区
六、注意事项
各州、市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参照省级做法,成立领导机构并建立相应工作机制。
七、关键词诠释
本方案古茶树是指野生型茶树、过渡型茶树和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栽培型茶树。
八、惠民利民的举措
(一)坚持保护优先。牢固树立古茶树(园)保护优先的观念,切实把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增强全社会保护古茶树(园)意识。明确让古茶树(园)修养生息,不过度采摘、不过度干预、不过度建房,鼓励休采。
(二)坚持村民参与。保护工作在乡镇政府、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的统筹领导和部署下,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的主体责任,调动村民参与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尊重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文件原文详见:http://dnr.yn.gov.cn/html/2019-12/91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