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遥感技术服务我省自然资源工作成效显著
来源: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发布时间:2022-09-06 10:07:18 【字体:

近年来,无人机遥感技术日趋成熟,已广泛应用在测绘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地理国情监测、灾害应急测绘等自然资源工作中。作为国家应急测绘保障昆明基地的运维部门,省基础测绘技术中心始终聚焦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探索与创新,不断优化数据获取与信息处理的效率,在组建起我省无人机应急测绘保障队伍的同时,探索出一条适应我省多样地形地貌和复杂气候条件特征的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之路。

一、凝心聚力担使命,服务应急测绘保障

多年来,省基础测绘技术中心先后提供应急测绘保障服务26次(其中地震15次,滑坡和泥石流9次,森林火灾1次,洪灾1次),获取各类应急遥感数据5370平方千米,服务成果包含数字正射影像、实景三维模型、三维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等。

一是应急测绘保障成为“灾区之眼”。2010年“8.18”贡山特大山洪泥石流,中心首次用无人机遥感技术代替人工,提供了泥石流物源区遥感影像数据,为指挥决策和抢险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大幅提升态势判断的准确性、现场决策的科学性、抢险救援的时效性。2014年“8.03”鲁甸地震,中心充分运用多地面站接力监控、异地起降手段克服了无人机起降场地受限、超远视距飞行等困难;同时,将油动固定翼无人机和电动旋翼无人机相结合,形成了多层次互补,点和面同时作业,既保证了大面积受灾区域的影像数据获取,又满足对重点区域连续多时相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采集,出色完成了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动态水位监测任务。

“8.18”贡山泥石流无人机应急测绘保障

“8.03”鲁甸地震无人机堰塞湖水位动态监测

二是业务技术水平跃上新的高度。2020年“5.26”贡山泥石流,国家航空应急测绘保障昆明基地率先将彩虹4无人机系统投入到应急测绘保障服务中,发挥了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全天候作业、卫通超视距指挥、多任务载荷大范围采集”等优势,作业半径达200千米,期间飞越多座海拔4500米山峰,圆满完成保障任务。2021年“5.21”漾濞地震,昆明基地首创使用“VQ-780Ⅱ大型机载激光雷达”,获取并提供了灾区大面积三维激光雷达点云成果数据。

彩虹4无人机执飞应急测绘保障任务

二、开拓创新谋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多年来,中心持续发挥无人机遥感技术优势,积极与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各级局通力协作,为大理州开展的洱海保护“七大行动”、“八大攻坚战”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一是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任务。先后获取了大理洱海周边农业农村区域约1450平方千米范围的高分辨率影像,为“实施城镇环境改善及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生态修复建设、流域水土保持、环境管理及能力建设”六大工程提供了最新的本底影像数据,同时该数据还为空间规划管控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国土执法效率,成效显著。

二是开展地形图测绘项目。运用无人机测制了环洱海污染1:2000地形图,为洱海环湖截污工程一期PPP项目提供了详尽的地理信息数据支撑服务。

三是开展“两违”整治监测项目。运用无人机、卫星遥感技术获取洱海流域内房屋密集区的影像数据,通过将不同时段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形成变化图斑数据库,以此精准地遏制违法违规建设乱象。通过强化源头管控,全面开展违章建筑及餐饮客栈违规经营整治工作,实现洱海周边农村建房规范有序、餐饮客栈等服务业得到有效管控的目标。

四是倾斜摄影建模技术。建模了环洱海约150千米周边范围的1:500“实景”三维模型,直观展现出每一栋房屋的详细结构,大到门窗,小到花盆,模型细节十分逼真,为项目建设即将面对的建构物、构筑物拆除、房屋评估、用地征收及补偿提供直观准确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


大理“三线”项目旋翼无人机作业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