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自然资源信息
诗词里的自然之道③|期待全民畅享山水林泉之乐
来源:i自然App           发布时间:2024-03-22 14:57:46 【字体:

编者按

中华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典籍浩瀚,从《诗经》《楚辞》到汉魏乐府、唐诗律绝、宋词元曲,凝结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展现着他们的思想魅力。他们借物言志、歌咏自然,不乏对人与自然、山水林田湖草的思考,也透露出我国古代规划理念和发展思想。我们特推出《诗词里的自然之道》,与您共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欢迎来论:zrzybpl@126.com

书湖阴先生壁

北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叁|期待全民畅享山水林泉之乐

 

赵新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很难想象,北宋政坛巨星王安石也会有如此“小清新”诗句。古代的士人渴求治国平天下,却又总难舍山水林泉之乐,于是山水田园诗应运而生。

山水田园诗中的美景,既是诗人心之所向,也无不透露着对自然万物之间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朴素认知。用今天的话概括,就是“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万物互相联系、和谐共存。《荀子》云“天行有常”,“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在自然规律主宰下,万物各自生长又和谐共存。诗不能无视自然规律。就说“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田靠水灌溉,水自山谷来,人依山傍水而居,何其明白、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古人早有朴素认知。《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就有人类应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在山水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甚至是天人合一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既是人生境界,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但对今人来说,诗中的山水林泉之乐却一直只是梦。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但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大自然伤痕累累,诗意难觅。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扭转这一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是对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华民族传统观念的继承,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引领着中国走向绿色发展之路。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体现了深刻的大生态观,为践行“两山”理念,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

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正步履铿锵。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在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重要部署。在生态文明建设征程中应运而生的自然资源部,肩负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正在坚持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努力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美丽中国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让全民畅享山水林泉之乐,终将不再是梦。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