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自然资源信息
自然资源部推广云南探索以“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统筹落实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成效
来源:自然资源部          发布时间:2024-04-23 14:32:32 【字体:

近期,自然资源部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明确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特色保护类的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应将各类遗产保护利用管理要求统一纳入,明确土地利用、空间形态风貌管控的规划引导要求,防止搞成“两张皮”。云南省立足本土特色资源,结合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编制,积极探索乡村地区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路径和方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基本情况

云南省历史文化保护形成“两核、四廊、一网、多片、多斑块”的空间格局。即滇中、滇西历史文化核心聚集区为核心引领,长征文化廊道、滇越铁路近代文化廊道、滇缅公路抗战文化廊道、滇铜京运文化廊道为串联,茶马古道为网络,多个沿边民族文化片区及历史聚落斑块为联动的空间格局,共同彰显云南边疆特色文化。全省有已列级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16座,历史文化街区36片,历史文化名镇28个,历史文化名村5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41个),中国传统村落777个,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59处,历史建筑2510处。除已列级保护的历史文化资源外,仍有大量具有保护价值的自然、人文遗迹需要挖掘保护。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永胜县期纳镇清水村

中国传统村落-石林县圭山镇糯黑村

基本思路和方法

乡村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在村庄规划中落实和挖掘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要素,明确相关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编制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精准落实各类保护对象空间位置、管控要求和活化利用措施,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监督实施,有效解决部分地方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的问题,助推乡村历史文化遗产应保尽保。

基本思路

干部规划家乡,引领村庄规划编制。2021年4月省委组织部、省自然资源厅等9部门下发《关于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的通知》,科学开展守底线、接地气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作为乡村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进行各项建设、核发乡村规划许可的法定依据。在全省各地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共梳理出有需求、有条件编制村庄规划的行政村(农村社区)12370个,其中特色保护类村庄1568个。

出台指南,技术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多规合一”改革要求,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外另设其他空间规划,通过村庄规划统筹乡村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在省级层面印发了《云南省“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明确将已列级保护及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确定为特色保护类村庄。深入挖掘村庄历史文化与特色要素,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保持村庄特色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强化特色保护和空间品质规划设计。在严守耕地、生态、历史文化等保护线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新增村民宅基地建房及村庄产业发展用地需求。

部门联审,应保尽保。村庄规划草案在村级征求意见、乡镇级审查的基础上,建立村庄规划部门联合审查机制,联合住建、文旅、林草等相关部门开展村庄规划成果审查。审查过程中注重村域范围内各类历史文化要素的落实与挖掘情况,并重点审查各类保护对象的保护范围、保护要求等内容,真正做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应保尽保。

截至目前,全省12370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应编村庄规划,编制率和审批率达100%,纳入省级“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的村庄规划成果8058个,入库率65.14%,其中特色保护类村庄756个(行政村内自然村3228个),具有历史文化保护要素的村庄1135个。

点面结合,落实并挖掘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要素

在村庄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注重落实并挖掘点状和面状历史文化保护要素,充分衔接住建部门已编制的保护规划、文旅部门列级保护的文物保护单位清单和矢量保护范围、林草部门已挂牌的古树名木清单等资料。对于已列级保护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已挂牌保护的古树古井等历史文化要素,在方案编制阶段重点落实、细化各类保护对象的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对于尚未列级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传统民居、古建筑、未挂牌保护的古树古井等其他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文化要素,在实地调研阶段通过走访、座谈、查阅的方式深入挖掘各类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未来申请列级保护的后备资源,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划定各类保护对象的保护范围并提出保护要求。

经过统计分析,在已纳入省级“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的8058个村庄规划中,具有点状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71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128处,古树古桥等其他历史文化要素8426处。涉及全省16个州(市),腾冲、双柏等120个县(市、区),1135个行政村。具有面状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历史文化名村23个,传统村落651个,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124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167处,历史建筑646处,传统民居等其他历史文化要素627处。涉及全省16个州(市),腾冲、云龙等124个县(市、区),1054个行政村。共划定各类历史文化保护线94031.79公顷,其中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核心保护范围1640.11公顷,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以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范围5502.35公顷,建设控制地带8028.80公顷;

以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图为必备图件完成数据入库

云南省出台了《云南省“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数据库标准及数据质量检查细则》,明确涉及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富集的村庄,要把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图作为必备图件进行数据质检和入库。图件需要表达保护对象的分布和保护对象的各类保护界线,标注保护对象的名称、类别和保护级别,附保护面积和保护要求。村庄规划成果经过县级质检、州(市)核查、省级备案抽查的方式纳入省级“一张图”,严格规范各类历史文化保护线代码、类型等相关数据,便于全省历史文化保护管理和监督实施。实现了在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对村庄规划中确定的保护对象和保护内容实施监督。

各类历史文化保护线类型一览表

典型引路,探索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与保护

云南积极探索典型引路法示范带动,省级资金3年来共安排6127万元组织编制332个省级试点村庄规划,其中包含特色保护类的村庄157个,为全省“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样本样板和示范经验。

石林县糯黑村落实保护规划,分区管控保护传统村落的整体格局。该村为2014年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世代民居均为石头房,被称为“石头凝固成的村寨”,随着烤烟产业的退出,村内现存大量空置的烤烟石头房,集中连片且多为独栋。规划中划定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三个传统村落保护分区,并提出管控要求。将村内石头房、古树较为集中的区域划定为核心保护区,作为重点保护传承和修复更新的区域,重点盘活闲置空间发展乡村第三产业;将核心保护区外围区域有一定建设需求的区域划定为建设控制地带,布局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宅基地,并提出建筑风貌管控要求,避免在核心保护区内大拆大建;为保护村落整体传统风貌,将核心保护区与建设控制地带外围对村落环境有一定影响的区域,划定为环境协调区。同时,将村内文保单位滇桂黔边纵司令部驻扎旧址、未列级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王家大院、历史建筑老供销社以及传统民居、石文化馆、撒尼民俗文化博物馆等其他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作为重点保护建筑,并分类提出建筑物修缮、整治、改造的相关要求和措施。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图

自然村(集中居民点)布局规划图

沾益区红瓦房村盘活现状闲置历史文化资源,壮大集体经济。规划梳理村内古树名木、闲置的传统民居、山水林田等乡村文旅资源,聚焦保护和利用,打造集景观性、保护性和休闲性为一体的网红打卡点。突出红瓦元素,提出统一标准、统一风格、统一标识,采取社会资本一体改造、村民自主改造两种模式,对50间老房进行改造,统筹谋划乡村会客厅、卫生室、旅游公厕等服务性业态,让农民在村子里就享受高品质生活。村庄建设严格落实规划,对村内的传统民居、空闲空间等闲置资产进行评估,按照评估核定的价值通过群众大会参与合作社,共有118户19600㎡老房入股到红瓦房乡韵农旅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向“存量”要空间,向“空间”要效益。目前,红瓦小院、古树商店、红瓦大食堂等29个经营性业态已全部投入运营。

 

盘活闲置传统民居打造特色民宿(施工中)

石屏县新街村打造滇南最美乡愁重要节点。新街村属于石屏、建水“一湖两城”历史文化廊道保护规划的核心区域,历史文化遗产丰富,规划充分衔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划定各类保护对象保护控制线。依托百年米轨、人文故居等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盘活三元宫、关圣庙等历史建筑,结合空闲地规划民宿酒店、乡愁茶苑、乡愁美食馆及民族特色商业街等4项旅游产业重点项目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同时推进“五小、三公”空间的建设,美化村庄环境,打造滇南最美乡愁重要节点。

 

自然村(集中居民点)布局规划图

积极推进云南特有古茶山保护。云南是世界上古茶树和古茶园最丰富的地方,现存古茶树资源总面积约为329.68万亩,其中野生种古茶树居群分布约265.75万亩,栽培种植古茶树(园)的分布约为63.93万亩。古茶山保护涉及临沧、普洱等8个州(市),凤庆、景东等25个县(市、区),有古茶园121个。村庄规划中划定核心保护区1275.40公顷,一般控制区9642.22公顷。2021年,我省首批以47个村庄为试点完成了古茶山周边的村庄规划。2023年9月,位于普洱市澜沧县,以5片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茶林和分布其中的9个古村寨为依托“申遗”成功。

下一步,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系列论述和讲话精神,继续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持续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成果入库管理,加强村庄规划许可和实施监督,把云南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的原真性、完整性和特有性,作为促进乡村国土空间优质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价值转化,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发展最宝贵资源优势,积极全面系统加强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助推乡村振兴。(唐永红 黎贤强 许章鑫 李瑞雄)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