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自然资源信息
诗词里的自然之道④|携淡然雅趣,绘山水本真
来源:i自然App          发布时间:2024-04-24 11:01:08 【字体:

中华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典籍浩瀚,从《诗经》《楚辞》到汉魏乐府、唐诗律绝、宋词元曲,凝结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展现着他们的思想魅力。他们借物言志、歌咏自然,不乏对人与自然、山水林田湖草的思考,也透露出我国古代规划理念和发展思想。我们特推出《诗词里的自然之道》,与您共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欢迎来论:zrzybpl@126.com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肆|携淡然雅趣,绘山水本真

王希

终南山,是王维心中的那座山,也是他生命的归属地。

名山遇赋客,仿若士遇知己。千年以来,终南山作为诗歌创作的吟咏主题,一直深受文人青睐。从先秦《诗经》里的“南山之寿”,到南朝沈约笔下的“灵山地德”,再到盛唐开元、天宝年间,李白、岑参潇洒挥就的“秀色难为名”“登临近日边”……终南山,不止王维一人为之倾慕吟咏。但王维笔下的这座山,除了雄奇壮观,更多了几分人与山水相互依存的情愫。

全诗前三联,他将思绪幻化成无尽的云霭,蒸腾、缠绕在苍峦峡谷之中,一路吞吐浓墨翠微,盘旋翻卷,绵延千里,纵览秦岭南北阴晴变幻、磅礴奇伟之势,却在尾联戛然归于自然的宁寂:“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这寻常的深山问路初看有些平淡,再看却充满了天然真趣。仿佛一幅恢宏的泼墨山水画,因为有了樵夫、游者的点缀而瞬间生动起来。

王维一生曾四次归隐山林。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思想,道出了王维的山水情怀,也展现了他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将身心融入山野,不惊扰、不渲染,静静凝望山川草木的自然兴发,描绘山水自然的本真样貌。他笔下的终南山,白云、青霭、山峦、峰壑皆从山中寻来,不掺杂一丝仙道、政教、巫风等非自然因素,也无需玄言、史论、典故去引申作比,却用大自然的纯粹,刻画出令人震撼的山水神韵。

不仅是《终南山》,在王维的诗里,几乎随处可见四时更迭、万物生长变化的姿态:苍山转翠,秋水潺湲,花发红萼,鸟鸣深涧……他以凝神伫望的方式,捕捉草木生灵奇妙而幽微的律动,以实景呈现一切、涵融一切、说明一切。明澈的山水中,映照出人与自然相随相依的惬意。

在王维60多年的人生岁月里,其足迹行至长安、陇西、荆楚、岭南,深情描摹过辋川、嵩山、大漠、蜀道……天地万物,循环往复,千百年后,同诗里的锦绣山川一起沿袭下来的,是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以贯之的追求。

为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守好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当今世人付出了诸多努力:比如加快实施“山水工程”,着力提升重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比如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屏障;比如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增厚“绿色家底”,改善人居环境,让绿色成为最美生态底色。

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谷地寻到一处清雅的居所——辋川别业。在这座静谧的园林里,“山青卷白云”“嫩竹含新粉”“幽阴多绿苔”“山中发红萼”,触目皆是大自然明丽绚烂的色彩。1200多年后的今天,展开美丽中国的春日画卷,江城樱花如霞似雪,余杭茶山葱郁叠翠,东川梯田炽红如火,茶卡盐湖湛蓝清澈,祖国的壮美河山映入眼帘,依然处处皆是自然本真的色彩,生生不息,大美无言。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