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解读《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时间:2025年1月14日 15:00
嘉宾: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乔贵
简介:《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有何亮点?我省将构建什么样的生态安全格局?“一圈一群两翼一带”城镇空间格局如何构建?怎样塑造高品质城乡生活空间?1月14日,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乔贵做客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解读《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主持人:关注民生、解读政策,你关心的,“在线访谈”为你解答。大家好!欢迎收看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乔贵,为大家解读《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赵副厅长,您好,欢迎来到“在线访谈”栏目。
赵乔贵: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来到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
主持人: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2024年国务院批复了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但是很多人还不太了解《规划》到底怎么回事,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背景和过程。
赵乔贵:好的,云南省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前沿,承担着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重大责任。建立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云南新篇章意义重大。《规划》是我省首部“多规合一”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是云南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我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实践成果。2024年1月19日,《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乔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从大的方面统筹谋划,搞好顶层设计,首先要把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设计好。”2019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解决传统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周期过长等问题。
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印发了《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成立了以省政府主要负责人为主任的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审批工作。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着力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政治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将省委、省政府对各州(市)的发展定位等要求贯彻到规划编制的全过程,突出规划编制权威性;二是坚持上下结合。严格落实《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将青藏高原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滇中城市群、西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大通道等涉及到云南的安排和考虑,逐一在省级规划中深化落实,体现规划编制传导性;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在系统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特色风貌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等19项重大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评估云南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全面研判国土空间保护开发任务,并将成果纳入《规划》,提高规划编制科学性;四是坚持统筹协调。充分衔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交通、能源、水利等各部门各行业专项规划,协调各地各部门发展诉求和空间上的矛盾冲突,体现规划编制协调性;五是坚持开门编规划。《规划》编制过程中,多次征求了省直部门、州(市)人民政府和专家意见,广泛公开征求社会各界和公众的意见建议,充分凝聚社会共识和各方智慧,强化规划编制实用性。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规划》是云南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那么《规划》对全省国土空间做了什么样的安排?
赵乔贵:好的,《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要求,对国土空间格局构建、基础设施保障、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实施监督等进行了具体安排,我主要介绍以下三个方面。
(一)全面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规划》立足资源本底,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到2035年,我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85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709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1.32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628万亩,扩展倍数控制在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并将“三区三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同时,明确了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空间,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二)构建“美丽云南”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规划》围绕我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形成了“3+5”主体功能格局,38个县(市、区)确定为重点农产品主产区,46个县(市、区)确定为重点生态功能区,45个县(市、区)确定为城市化地区。同时,可在乡镇级叠加重点小城镇等5个其他功能区。《规划》构建以“五区三屏一群”为主体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一是构建“五区四带”农业空间格局。严格耕地保护,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构建以曲靖、红河为主的5个粮食主产区,以及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为主的4个河谷特色农产品产业带,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村庄规划的引领,优化村庄布局,统筹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二是构建“三屏两带六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以亚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贡山和哀牢山等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青藏高原东南缘、哀牢山—无量山等重要生态空间保护,严格河湖水域空间管控,持续推进长江流域、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等生态修复,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三是构建了“一圈一群两翼一带”城镇空间格局。发挥滇中城市群核心带动作用,完善昆明都市圈核心功能,推进昆明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曲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促进滇中城市群和滇东北、滇西城镇群两翼协调发展,培育沿边城镇带,以河口、磨憨、瑞丽等为重点建设沿边产业园区,提升产业和人口的集聚能力。
(三)塑造“七彩云南”特色魅力空间。基于云南省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富集叠加的特征,构建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整体保护三江并流、丽江古城、红河哈尼梯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等世界遗产以及红色文化遗产,优化形成古滇春城高原明珠魅力区、大理丽江山水古城魅力区、三江并流神奇秘境魅力区、滇西边城康养魅力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魅力区、滇南红河哈尼梯田魅力区,以及金沙江峡谷风光魅力带和沿边开放多彩文化魅力带为主体的“六区两带”特色魅力空间布局,彰显云南大山大水自然之美与独特民族文化之美。
主持人:通过您的详细介绍,我们发现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容非常丰富,请您介绍一下《规划》还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赵乔贵:结合我们云南的“边疆、民族、山区、美丽”基本特征,《规划》主要具有6个方面的特色亮点。
一是强化坝区保护和利用。我省属山地高原地形,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4%,坝区面积仅占国土空间面积的6%,坝区资源尤为珍贵。《规划》将90.4%坝区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突出坝区耕地保护,有力支撑全省粮食安全的主导作用。同时,引导城镇、产业等向坝区边缘和宜建山地的发展,构建云南特色山坝田城村形态。
二是突出生态安全底线。我省基期现状林地面积24.94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5.25%,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基因宝库”“世界花园”等美誉,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规划》划定的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9.61%,有力保护了红嘴鸥和黑颈鹤迁飞通道,亚洲象、滇金丝猴、绿孔雀等重要物种栖息地及迁徙通道,以及澜沧江、珠江等江河水生生物洄游通道。同时,加大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治理,从严制定具体管控措施,全面实现“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
三是提升双向开放能力和守边固边能力。我省毗邻周边国家多、边境线长,《规划》进一步打通中越、中老、中缅通道和京昆、沪昆、广昆通道等出境出省重要通道,重点保障滇中城市群、沿边城镇带、边境口岸城镇等为载体的对内对外开发开放平台建设,突出昆明+磨憨的“岸腹联动”的模式,全力打造西南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同时,支持中小城镇和边境村寨抵边布局,提升抵边城镇村寨的形态,强化守边固边。
四是进一步优化耕地和林地空间布局。为进一步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我省在省级规划中提出划定耕地和林地后备资源补充空间的相关要求。同时,省自然资源厅与省林草局共同组织专班,统筹开展底图底数认定、划定规则的制定等工作,明确以“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为基础,按照“山上换山下”的思路,将山上耕地逐步调整到山下,推动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在全国率先开展耕地和林地后备资源补充空间划定工作,共划定耕地后备资源空间1071.18万亩、林地后备资源空间634.59万亩,并纳入各级总体规划,进一步守牢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五是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为保障全省工业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工业用地总量,稳定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工业用地“基本盘”,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在“三区三线”划定中重点保障产业园区用地需求,昆明综合保税区、宜良产业园区、保山产业园区等开发区规划范围全部纳入城镇开发边界给予保障。同时,我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划定工业用地红线,着力保障产业用地和优化空间布局,引导产业用地向开发区集聚。
六是突出“双重”空间保障。《规划》全力保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昆明都市圈、曲靖省域副中心城市、沿边口岸城镇等区域以及10628个(其中省级以上3128个)重点项目建设空间需求,有力地支撑社会经济发展。
目前《规划》已经获批,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多规合一”改革,会同相关部门切实抓好《规划》组织实施,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推动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新格局。
主持人:非常感谢赵副厅长为我们解读《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相信在全省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我省国土空间格局将更加优化,将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再次感谢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厅。
赵乔贵: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非常高兴做客“在线访谈”栏目。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