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出席并讲话。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作书面讲话。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主持。李元、王寿祥、王曙光、陈邦柱、王世元等国土资源部领导,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张成寅,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科技部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吴忠泽,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宋南平,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晓,中科院院士王鸿祯、刘东生、陈梦熊、李德生、沈其韩、谢学锦、李廷栋等出席了开馆仪式。
成思危在开馆仪式上说,我今天来参加这次活动,主要是想表示对地质工作和博物馆事业的支持。地质工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地质工作本身又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工作。我们国家矿产品种齐全,但总体来说,我国人均占有量还比较低,所以更有必要加强地质勘探工作。
成思危说,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强博物馆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需要。中国地质博物馆是历史比较悠久的博物馆。他希望中国地质博物馆能够发挥新的应有的作用,能够吸引更多青少年来参观学习,能够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更希望青少年能够通过参观地质博物馆,热爱地质勘探工作,将来也能够成为中国地质战线上的优秀战士,也能够从中产生地质科学的院士。
孙文盛在书面讲话中说,中国地质博物馆诞生于近代地质学进入中国上世纪初变革的时代,见证了中国地质事业曲折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地质工作实现大转变、大发展的初期,为国家地质找矿和地学教育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中国地质博物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开放基本陈列,采取巡回展览、科普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普及地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反对伪科学,日益发挥着科学普及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功能。国土资源部成立以来,中国地质博物馆修缮改造工程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著名”地学博物馆为目标,以构筑青少年素质教育平台为己任,以科学普及为中心,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全方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中国地质博物馆修缮改造工程的全面竣工和重新开馆,标志着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
孙文盛希望,中国地质博物馆以重新开馆为新的起点,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大力开展国土资源国情教育和地球科学知识普及,充分发挥国土资源事业窗口的作用,充分发挥青少年素质教育平台的作用,充分发挥地学研究特殊基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全国地学博物展示中心的作用,充分发挥促进国内外交流合作纽带的作用,走出一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发展道路。
中国地质博物馆科学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科院院士刘东生在大会发言中说,博物馆是从事收藏、科研和教育的公益文化机构,是联系科学技术、文化技术和社会生活的纽带,是陶冶情操、汲取知识的殿堂。与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同步发展壮大的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和中国近代地学技术的启蒙者和开拓者。中国地质博物馆作为国土资源事业的“窗口”,为我们科学认识地球,宏观了解国土资源国情,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科学视角。
青少年代表、北京市黄城根小学李碧涵同学在会上发了言。
成思危和寿嘉华、李元等领导还为中国地质博物馆重新开馆剪彩。开馆仪式结束后,他们还与来宾一起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中国地质博物馆。
出席仪式的还有中宣部、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财政部、中国地震局、国家文物局等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国土资源部机关司局和在京直属单位负责同志等。(国土资源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