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0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情况与分析报告
来源: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发布时间:2008-02-14 00:00:00 【字体: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17号)文件要求,我省及时开展了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新增建设用地细化调查、坡耕地及本年度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调查汇总工作,并于2007年11月19日至22日组织了全省数据汇总。现将我省2007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如下:
一、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
云南省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08″,东经97°31′39″~106°11′47″,北回归线横贯南部,基本属低纬度内陆省份。全省辖16个市(州),129个县(市、区)。据2007年土地变更调查显示,全省土地总面积38.3万平方公里。各地类的面积以及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比例见表1。

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
表1                                              单位:万亩
地类 总面积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小计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其他
农用地 小计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交通
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小计 未利
用土地 其他
土地
面积 57479.1 47647.8 9108.5 1265.5 33214.4 1173.5 2885.9 1198.2 927.4 146.9 123.9 8633.1 7968.5 664.6
占土地
总面积 100% 82.9% 15.8% 2.2% 57.8% 2.0% 5.0% 2.1% 1.6% 0.3% 0.2% 15.0% 13.9% 1.2%

我省在本年度变更调查中,以2006年度不同坡度的坡耕地调查为基础,对耕地增加量和减少量涉及的耕地坡度分级进行了调查和面积量算汇总。耕地坡度分级面积统计情况详见表2。

2007年耕地坡度分级面积统计表
表2                                                  单位:万亩
地类

坡度级 耕 地     合 计 灌  溉  水  田 望天田 水浇地 旱        地 菜地
  小计 平田 梯田   小计 平旱地 坡地 梯地 轮歇地 
 11 111 1111 1112 112 113 114 1141 1142 1143 1144 115
<2° 1063.4 757.9 757.9 0.0 9.3 23.8 248.2 227.5 0.0 0.0 20.7 24.2
2°—6° 1279.9 406.4 0.0 406.4 50.6 23.1 786.8 0.0 559.2 144.0 83.6 13.0
6°—15° 2427.2 416.8 0.0 416.8 98 19.3 1885.1 0.0 1260.9 277.3 346.9 8.0
15°—25° 3140.0 350.8 0.0 350.8 88.6 7.6 2689.5 0.0 1672.9 316.1 700.5 3.5
25°—35° 1084.5 85.5 0.0 85.5 24.2 1.5 972.4 0.0 600.0 78.2 294.2 0.9
>35° 113.5 8.9 0.0 8.9 2.2 0.3 101.8 0.0 62.3 8.5 31 0.3
合计 9108.5 2026.3 757.9 1268.4 272.9 75.6 6683.8 227.5 4155.3 824.0 1476.9 49.9

从表2可以看出,全省共有耕地9108.5万亩,其中轮歇地1476.9万亩,25度以上的坡地、梯地、望天田共775.4万亩,这一部分轮歇地、坡地、梯地、望天田靠天下雨种植,无雨水时基本无法种植,而且轮歇地按年度轮作种植,一般3—4年耕种一次。云南省25度以上的坡地、梯地、望天田以及轮歇地基本上都是产量极低,且对生态破坏较大的耕地。因此,云南省统计局和我厅根据国家统计局耕地指标测算,把耕地分为常用耕地和临时性耕地。经测算,2007年云南省耕地总资源为9108.5万亩,其中常用耕地为6882.6万亩,临时性耕地为2225.9万亩(其中,25°以上的陡坡耕地有1198万亩)。
二、各类土地增减趋势、规模
我省2007年土地变更总量达45.9万亩,土地变更数据较大的类型为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未利用地、耕地、园地及水利设施用地。与上年相比较,各地类净增减情况见表3。

各地类净增减情况
表3                                         单位:万亩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其它农用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未利用地 其它土地
年初
面积 9116.7 1261.2 33213.6 1173.8 2887.3 915.5 146.0 120.0 7980.0 665.0
年内
增加 9.8 6.9 4.7 0.0 1.3 11.9 0.9 3.9 1.6 2.5
年内
减少 18 2.6 3.9 0.3 2.7 0.0 0.0 0.0 13.1 2.9
净增减 -8.2 4.3 0.8 -0.3 -1.4 11.9 0.9 3.9 -11.5 -0.4
年末
面积 9108.5 1265.5 33214.4 1173.5 2885.9 927.4 146.9 123.9 7968.5 664.6

从表3可以看出,2007年各类土地增减总的变化趋势为: 未利用地、耕地、其它农用地及其它土地减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园地、水利设施用地、林地、 交通用地增加。耕地净减少8.2万亩,林地净增0.8万亩,园地净增加4.3万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净增加11.9万亩,交通用地净增加0.9万亩,水利设施用地净增加3.9万亩,未利用地净减少11.5万亩,牧草地净减少0.3万亩,其它农用地减少1.4万亩。
园地、林地增加和未利用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开发荒山,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和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结果。水利设施用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兴修电站,大力发展水电事业。牧草地的减少是因原调查错误,把荒草地错定为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增加主要是城市、建制镇及独立工矿建设占用,其它土地减少主要是灾毁地,即原耕地变为滩涂或未利用地。
三、耕地变化情况及分析
1.耕地减少情况分析
耕地减少流向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园地、林地、其它土地等(全省耕地减少流向情况见表4)。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建设占用,二是农业结构调整,三是生态退耕,四是自然灾害。其中,居民点和工矿用地主要是城镇化、工业化、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等。耕地减少流向中主要是城市扩建和农村建房,另有一部份是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原因是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我省加快了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及公路和水电开发的建设。

 

 

 

 


耕地减少流向情况表
表4                                     单位:万亩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合计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其它
农用地 居民点及工矿 交通
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未利
用土地 其它
土地 
面积
(万亩) 5.3 1.9 0.0 0.2 6.9 0.5 0.5 0.8 1.9 18.0
比例
(%) 29.4 10.4 0.0 1.3 38.1 2.7 2.8 4.7 10.6 100.0
1)建设占用耕地情况。
 全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7.9万亩。其中:居民点及工矿建设占用耕地6.9万亩,交通建设占用耕地0.5万亩,水利设施建设占用耕地0.5万亩。建设占用耕地见表5。
以前批准本年度建设占用耕地2.24万亩,其中,居民点及工矿占用2.05万亩,交通运输用地占用0.16万亩,水利设施占用0.03万亩。居民点及工矿主要是城镇及独立工矿占的比例较大,交通运输用地主要是铁路和公路建设,水利设施用地主要是水电站建设。原因是2006年底批准使用,只能在本年度建设。
本年度批准本年度建设占用耕地3.04万亩,其中居民点及工矿占用2.38万亩,主要以城(镇)及独立工矿占用较多;交通运输用地0.20万亩,全部是公路建设;水利设施用地占用0.46万亩,全为水电站建设。
本年度批准未建设占用耕地2.23万亩,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11万亩,主要是城(镇)及独立工矿建设占用;交通运输用地占用0.11万亩,全部是公路建设,水利设施用地0.01万亩全为水工建筑。
本年度未批先建设占用耕地0.34万亩。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0.32万亩,主要是农村建房用地;公路建设0.01万亩;水工建筑0.01万亩。
上述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类型,各种耕地地类均存在,建设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占用平田、地较多。
建设占用耕地情况表
   表5                                        单位:万亩
 建设用地 合计
 居民点及工矿 交通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面积(万亩) 6.9 0.5 0.5 7.9
比例(%) 87.5 6.1 6.4 100.0
2)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情况。
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4.8万亩。除大理、迪庆、红河、德宏、丽江外,其他各州、市均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发展热带优质水果和橡胶园地。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怒江州、思茅市、曲靖市、保山市利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水果、橡胶及茶叶产业,昆明市主要是种植花卉,涉及农业结构调整数量较多,所占用耕地类型各不相同。
3)生态退耕情况。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从98年来至2006年止各级人民政府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生态退耕的政策,严禁在小流域治理区内毁林开荒和陡坡垦植,全省35°以上的耕地要坚决退耕,并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25°以上的坡耕地,采取向退耕农户补助钱粮和苗木等措施。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了生态退耕的力度。2007年度根据国家确保全国18亿亩耕地不减少的要求,我省2007年度未下达退耕还林计划,变更调查显示的1.7万亩退耕数额是96年末产生的,但多数是25°以上的耕地退耕。退耕还林还草主要集中在国家自然保护区或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
4)灾毁耕地情况。
2007年全省灾毁耕地共计2.81万亩。灾毁耕地的主要原因是2007年我省各地降雨不均,个别地区降雨强度大,时间长,少数地区造成洪水泛滥,泥石流冲击和山体滑坡,使部分地域的耕地被淹没、冲毁、坍塌,耕地的工程设施被严重破坏,无法耕种,这部分耕地变为河流水面或滩涂。如临沧市、保山市、玉溪市、昭通市本年度雨水集中,降雨量大,造成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灾毁耕地数量较大,分别有0.83万亩、0.34万亩、0.45万亩、1.03万亩变为滩涂或河流水面,所毁耕地多为良田,但基本不能再复垦。
2、耕地增加来源情况分析
全省耕地增加来源和增加途径主要是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和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增加的来源主要是未利用地通过开发补充而来。全省耕地增加来源和增加途径分别见表6和表7。
耕地增加途径
表6                                                单位:万亩
 整理 复垦 开发 农    业
结构调整 其它 合计
面积(万亩) 0.16 4.66 4.95 0.04 0.03 9.84
比例(%) 1.6 47.3 50.3 0.5 0.3 100

 

 

 


耕地增加来源
表7                                            单位:万亩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合计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其它
农用地 居民点及工矿 交通
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未利
用土地 其它 
面积
(万亩) 0.05 0.20 0.13 0.28 0.0 0.0 0.0 7.05 2.13 9.84
比例
(%) 0.5 2.1 1.3 2.9 0.0 0.0 0.0 71.6 21.6 100.0

全省开发、整理、复垦、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其他来源共增加耕地9.84万亩。其中,整理0.16万亩,复垦4.66万亩,开发4.95万亩,农业结构调整0.04万亩,其他来源0.03万亩。整理增加的耕地是全省各县(市、区)政府通过对原有的一些劣质耕地(即轮歇地)进行坡改梯,建设排灌工程设施整理而得的。复垦耕地主要是对一些老矿区的废弃地、灾毁地进行复垦。农业结构调整增加的耕地,主要是农村改变种植结构将已退化的园地改作耕地种植。
四、建设用地增减情况分析
2007年全省建设用地增加量为17.02万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为16.78万亩,建设用地内部变化0.24万亩),其中增加较大的是建制镇、独立工矿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城市,分别占净增建设用地的30.8%,23.3%,23.0%和13.2%。其主要原因一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备决策的实施,近年来我省加大了水电基础建设的投入,独立工矿占地面积增加较大;二是大力发展小集镇建设,造成建制镇面积增加。新增建设用地构成分析见表8。


建设用地扩展规模情况
表8                                               单位:万亩
 建设用地 合计
 城市 建制镇 居民点 独立工矿用地 特  殊
用  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占地面积 2.24 5.24 0.51 3.96 0.16 1.00 3.91 17.02
比例(%) 13.1 30.8 3.0 23.3 0.9 5.9 23.0 100.0
占耕地面积 1.51 3.00 0.32 1.95 0.1 0.48 0.50 7.86
比例(%) 19.2 38.2 4.1 24.8 1.2 6.1 6.4 100.0
注:建设用地合计数中包含了建设用地内部变化量
本年度对新增建设用地中城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中的10.54万亩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汇总结果表明,新增的10.54万亩建设用地中商服用地0.96万亩,工矿仓储用地2.52万亩,公共设施用地0.60万亩,公共建设用地2.60万亩,住宅用地3.70万亩,街巷0.16万亩。
1、建设占用农用地、未利用地情况
建设占用农用地、未利用地的类型和数量见表9。
表9                                                  单位:万亩
  小计 农用地 小计 未利用地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其它农用地  荒草地 裸土地 裸岩石砾地 其它未利用地 河流水面 滩涂
本年度以前批准本年度建设 3.03 2.24 0.08 0.43 0.02 0.26 0.56 0.38 0.05 0.1 0 0.02 0.01
本年度批准本年度建设 6.75 3.04 0.92 2.25 0.01 0.53 1.37 0.8 0.01 0.07 0 0.38 0.11
本年度批准未建设 4.12 2.23 1.37 0.18 0 0.34 0.35 0.15 0.07 0.07 0.03 0.03 0
本年度未批先建 0.52 0.35 0.02 0.09 0 0.06 0.08 0.08 0 0 0 0 0
合计 14.42 7.86 2.39 2.95 0.03 1.19 2.36 1.41 0.13 0.24 0.03 0.43 0.12
从表9可以看出:以前批准本年度建设的占用农用地3.03万亩,其中耕地2.24万亩,占用未利用地0.56万亩。主要占用耕地较多。本年度批准本年度建设,占地面积为6.75万亩,其中占耕地3.04万亩,占未利用地1.37万亩,主要是占耕地为主。本年度批准未建设占地4.12万亩,其中占耕地2.23万亩,占未利用地0.35万亩。本年度未批先建占地0.52万亩,占耕地0.35万亩,占未利用地0.08万亩,以占用耕地为主。
建设占地规模同历年数据相比:
1)2007年建设占地17.02万亩,2006年建设占地20.4万亩,2005年建设占地18万亩。2007年比2006年相比减少16.6%,与2005年相比减少4.4%。
2)全省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收交:2006年为8.6亿,2007年1─9月份为3亿,估计2007年底可达到5亿。
2、建设用地变为农用地、未利用地的情况分析(见表10)
云南省建设用地变为其它地类情况
表10                                           单位:亩
 农用地 未利
用地 合计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其它农用地 未利
用地 
居民点及工矿 38.2 0.00 0.00 0.00 3.10 118.1 159.40
交通用地 0.00 0.00 0.00 0.00 0.00 5.4 5.4
水库水面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水工建筑物 2.8 0.00 0.00 0.00 0.00 0.00 2.8
合计 41.0 0.00 0.00 0.00 3.1 123.5 167.6
比例(%) 24.5 0.0 0.0 0.0 1.8 73.7 100.0
从附表10可以看出,建设用地变为未利用地120余亩,变为耕地41亩,其它农用地3.1亩,此变化主要是因泥石流而形成。
3、新增建设用地与我省经济社会关系
我省GDP近几年增长情况及固定资产投资见表11。
由于2007年度统计数据年底才能出来,因此无法列举。2003年至2006年之间,GDP增长较快,而我省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也处于增长的趋势,且2005年、2006年处于较高水平。
表11、云南GDP近几年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
年度 GDP 与前一年比较
2003年 2556.02  
2004年 3081.91 525.89
2005年 3472.89 390.98
2006年 4001.87 528.98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变化程度
单位:亿元
年度 投资规模 变化程度(增加值)
2003年 1021.1828  
2004年 1330.6012 309.4184
2005年 1755.2979 424.6967
2006年 2220.4500 465.1521
2003年至2006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增加,且2005年、2006年投入较大,这与我省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相吻合。2005年、2006年新增建设用地处于较高增长。

五、耕地占补平衡及年度用地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根据2007年度变更调查显示,全省建设占用耕地7.86万亩,其中2007年补充耕地9.8万亩,补充耕地大于占用耕地2.0万亩。我省2007年度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详见附表12)。
云南省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表
表12                                         单位:万亩
行政代码 建设占用耕地 补充耕地 占补相差
  小计 整理 复垦 开发 农业结构调整 其它 
云南省 7.86  9.84  0.16  4.66  4.95  0.05  0.03  1.98
昆明市 2.28  0.48  0.00  0.00  0.47  0.01  0.00  -1.80
昭通市 0.38  0.11  0.00  0.00  0.11  0.00  0.00  -0.27
曲靖市 0.91  1.45  0.02  0.09  1.34  0.00  0.00  0.53
楚雄州 0.42  0.36  0.03  0.00  0.29  0.02  0.02  -0.06
玉溪市 0.23  0.02  0.00  0.00  0.02  0.00  0.00  -0.20
红河州 0.54  0.92  0.02  0.00  0.90  0.00  0.00  0.38
文山州 0.42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42
思茅地区  0.59  0.40  0.00  0.00  0.40  0.00  0.00  -0.20
版纳州 0.13  0.16  0.00  0.00  0.16  0.00  0.01  0.04
大理州 0.45  0.89  0.06  0.00  0.82  0.01  0.00  0.44
保山市 0.26  3.58  0.03  3.48  0.07  0.00  0.00  3.32
德宏州 0.48  0.96  0.00  0.81  0.14  0.00  0.00  0.48
丽江地区 0.24  0.02  0.00  0.02  0.00  0.00  0.00  -0.23
怒江州 0.08  0.11  0.00  0.00  0.11  0.00  0.00  0.03
迪庆州 0.26  0.39  0.00  0.26  0.13  0.00  0.00  0.12
临沧地区 0.19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9
从表12可以看出补充耕地的来源主要是整理、复恳、开发、农业结构调整、其它,分别为0.16万亩、4.6万亩、5.0万亩、0.04万亩、0.03万亩。从上述几项来看,主要来源是开发和复垦为主,开发主要是在未利用地上开发。复垦主要是对历年来因自然灾害造成的耕地灾毁地进行复垦;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对退化的园地进行开垦转为耕地,整理主要是对劣质耕地进行坡改梯的整治。整体来看,开发复垦虽然耕地得到增加,但由于过度的土壤变化,土质的质量及产量并不高,而且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
六、未利用地改变为耕地、牧草地情况分析:
本年度未利用地改变为耕地共计9.2万亩,其中灌溉水田5.2万亩,水浇地1.6万亩,旱地2.4万亩,这些变化主要是对历年的灾毁地的复垦、荒山开发而得,牧草地无变化。荒山荒地造林我省本年度下达计划指标85万亩,但实际落实情况不详,而且无完成数和验收。而实际变更调查数只有2.5万亩。
七、检查、抽查情况:
我省对年度建设用地增加的前五个县(市、区)进行抽查情况如下:呈贡县、官渡区主要是城市扩建占地,普洱县、江城县、墨江县主要是修建水电站用地。
年度耕地减少的县主要有呈贡县、官渡区、普洱县、江城县、昭阳区,其原因是城市扩建、水电站建设占用地及泥石流形成的灾毁未利用地。
八、存在的问题
    1)全省各地占补平衡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是本地区现有的后备资源有限,开发条件差,而本区域内建设占用耕地量又比较大;有的地区后备资源较丰富,但经济条件差,缺乏开发资源的资金。
    2)部分地方政府对土地变更调查工作重视不够,资金不到位,技术人员紧缺,影响了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及时到位。
3)变更调查统计时点与建设用地、耕地保护的数据统计时点不一致,难以真实反映当年耕地占补平衡的实际情况。
为使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能顺利进行,确保国家土地调查制度建设的实施,必须从人员、经费方面给予保证。
建议:国土资源部对历年的变更调查的有关要求要保持连续性,有关汇总软件没必要每年改动。另外,报告的编写题纲涉及其他省级部门,由于统计时点不一致,并且在其它系统收集资料困难重重,以至于给下级国土资源部门造成连年不同的工作负担,建议国土部门管好自己的工作,不要给外系统造成反感情绪。

 

二OO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