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信息2007年第2期
来源: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发布时间:2023-10-12 17:14:38 【字体:
土地整理信息
第2期
(总第36期)

 

云 南 省 土 地 学 会
土地开发整理专业委员会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2007年3月5日
 
 
按:自2001年以来,我省已竣工验收了200多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在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效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对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的看来,如何充分发挥土地开发整理的综合功能与效益以及采取何种运行管理模式,由于可供借鉴的经验也不多,有些项目的综合效益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为此,辽宁土地开发整理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辽宁土地开发整理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辽宁省土地开发整理的成功之处就在,能够充分发挥土地开发整理的综合功能与效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巨大促进作用。其具体表现:
一是发展了林果种植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推动了项目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该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土地开发项目,是2001年第一批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项目建设规模600公顷,总投资1298万元,建设期为三年,2004年末竣工。大梨树村以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做强特色农业、兴建园区工业、发展生态旅游、优化环境建设实施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项目竣工以后,所开发的土地都栽种苹果、李子、桃、板栗、辽五味子等果树和药材,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土地效益。就在项目竣工的第二年,即2005年项目区农村仅农业收入就达到0.8亿元。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产品深加工,年销售收入则高达5.2亿元。而结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开发的生态旅游产业,年综合收入也达到800余万元。据统计,2005年大梨树村总收入达6.6亿元,人均纯收入9000元。生产发展了,收入增加了,大梨树村开始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建了村民住宅楼和各项生活设施及环境工程。项目区农村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
二是建设了高标准的农业园区,辐射带动了项目区周边农村地区发展。该省义县聚粮屯土地开发项目,是2001年辽宁省投资土地开发项目,项目建设规模280公顷,总投资960万元,2001年末竣工。项目区开发后,没有采取由个体户承包、租赁等分散经营的模式,而是及时调整了土地的产权关系,实施了规模经营,走规模化、产业化之路,建设集种、养、加(工)为一体的高标准农业园区。从2002年到2003年,园区内先后建起了黄牛饲养场、小尾寒羊养殖场和奶牛养殖小区。在此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进锦州利民畜禽实业总公司投资2300万元养殖种鹅,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吸引项目区周边5000家农户发展养鹅业;引进沈阳辉山乳业投资3000万元建设奶牛养殖基地,带动项目区周边农村养殖优质奶牛。由于项目区的辐射带动,项目区周边地区的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得到很大发展。
三是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为项目区农民增加收入开辟了渠道。该省建平县海棠河土地整理项目,是2003年辽宁省投资项目,建设规模1039公顷,总投资3261万元,2005年末竣工。通过土地平整、配套水利设施,项目区的农业种植结构随之进行了调整,由以前以种植玉米为主调整为以种植烤烟、甜菜、水稻、土豆为主。预计今年烤烟亩收入可达到1800元,甜菜亩纯收入可达640元,土豆亩纯收入可达600元,水稻亩纯收入可达约1200元;而整理前种植玉米亩纯收入则只有100元左右。项目区的成功建设,为当地农民提高收入开辟了渠道。
辽宁省的土地开发整理之所以能够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和效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巨大促进作用,原因就是在于做到了如下几点:
一是给土地开发整理以正确定位。辽宁省土地开发整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定为“奠定基础、提供平台”。他们认为定位于“奠定基础、提供平台”,对于土地开发整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具有指导意义,更有利于土地开发整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是土地开发整理与高效农业相结合。辽宁的同志们深深明白,土地整理仅从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土地整理效益是不高的,对于农民的收入不会有根本性的提升。因此,他们特别注意将土地开发整理与引进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
三是土地开发整理与政府的工作重点相衔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土地开发整理要始终坚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方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村经济、让更广大的农民群众脱贫致富为中心,与政府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衔接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促进作用。辽宁省的同志们既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四是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行形式多样而效果良好的运行管理模式。为充分发挥土地开发整理的综合功能与效益,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辽宁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行形式多样而效果良好的运行管理模式。前面讲到的三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就是例子:义县聚粮屯项目采取的是规模经营,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的模式;凤城市大梨树村项目采取的是集中经营,滚动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模式;建平县海棠河项目采取的是积极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模式。
(原载2006年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整理动态》第21期)

 
国家财政部核查陇川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四川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受财政部的委托,于1月6日至16日对陇川县2001-2006年度中央财政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专项核查,重点是核实项目的完工情况及效益评价。
陇川县2001-2006年度实施的中央财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共4个(其中:国家示范项目1个、重点项目3个),中央财政补助的项目专项资金为7061万元,4个项目于去年底全部通过了省级终验。
核查组采取观看影像、查验资料、审核财务、数据复核、现场踏勘、访谈农户、调查取证等形式,对4个项目进行了实地、全面的检查。通过核查,核查组认为:陇川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作领导重视,组织管理措施到位;项目计划任务、规划设计与预算执行情况完成较好;项目资金使用合规,没有弄虚作假、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受到当地农民的普遍欢迎。针对存在的不足,核查组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项目单位要督促受益乡、镇、村、组加强工程管护,发挥项目的最大效益;二是建议在今后的项目实施中进一步完善设计变更手续;三是建议在今后的招投标中组织专家评委会对综合单价进行评审;四是建议项目单位尽快把代扣施工单位应缴税金解缴国库。
(陇川县国土资源局 安顺川)
 
 
陇川县章凤镇滇赛灾毁耕地复垦项目开标
 
1月30日至31日,陇川县章凤镇滇赛灾毁耕地复垦项目在县政府七楼会议室开标。前来参加竞标的32家省内外企业单位经过激烈角逐后,云南省地质勘察总公司、陇川县德昌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施工单位中标。
章凤镇滇赛灾毁耕地复垦项目属省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015.72万元,建设规模423.01公顷,建设期1年,共划分为4个标段,工期4个月,主要由土地平整、灌排、桥涵、档护、道路等单元工程组成。
陇川县国土资源局采取市场运作机制,于去年底委托招标单位对该项目工程进行公开招标。报名前,在《德宏团结报》发布了项目招标公告;县级项目领导小组严格把关,对报名的60家施工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后,评选出合格的施工单位共34家;开标评标时,严格按照程序操作,由投标人临时选代表随机抽取拦标下限价,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对投标文件进行综合评议,分技术和商务部分按百分制打分后,最终确定中标候选人。在整个招投标过程中,县纪检监察部门和公证处提前介入进行了全程监督,使整个招投标工作真正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透明、廉洁。
(陇川县国土资源局  安顺川)
 
 
 
大姚县新街乡省级投资重点项目开标
 
2007年1月29日,大姚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楚雄竭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对大姚县新街乡省级投资重点项目进行开标,来自县内外21家单位参加了3个标段的竞标。
该项目为省级投资重点项目,是该县迄今为止单个项目投资最大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项目预算投资605.3万元,项目建设规模4031.1亩,项目建设期1年,共划分为3个标段。
为先一流施工队伍,建一流项目工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法》及《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经过了公告、资格审查、开标等程序,并在切断与外界联系的条件下评标,通过评标委员会及专家组成员严肃、认真、细致地综合评审,最终确定了3家单位为中标单位,招标结果已向外公示。县司法局公证机关对开标工作进行了全程监督公证。
(大姚县国土资源局 彭祖明)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