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云南省农业大州,全州以山区为主,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3.7%,坝区面积占总面积的16.3%。人多耕地少、土地等级底下、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大理州的基本州情。为了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提高土地等级和利用率。大理州紧紧抓住土地整治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田、水、路、林”综合整治。通过狠抓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土地整治规范化开展。通过改善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来实现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和农村稳定,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建立机构,为土地整治提供队伍保障
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2007年8月,在编制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州人民政府专门下达编制在州国土局成立了国土规划整理科。全州11个县(市)也随之成立了土地开发整理机构,从事土地整治的工作人员近60人,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了队伍保障。
二、健全制度,为土地整治提供制度保障
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通过狠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来推进土地整治工作规范化开展。根据国家、部、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全州土地整治工作实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规范,为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2007年由州人民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意见》和《大理州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大理州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试行)》、《大理州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大理州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等四个规范性文件;2008年州国土资源局制定并印发了《大理州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招标评标办法(试行)》和《大理州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招标投标资格审查办法(试行)》,要求所有项目都必须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施工监理制等制度,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2010年制定印发了《中共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意见》和《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2011年制定印发了《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了88人组成的大理州土地开发整理专家库,专家从州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及下属事业单位推荐,报经州政府批准聘用。坚持项目审查集体会审制度,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编印《土地开发整理文件选编》800册,发送州、县、乡有关土地整理工作人员。
三、土地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截止2011年,大理州共实施国家、省、州县投资土地整治项目153个(其中,国家级投资19个、省级投资52个、州县投资82个),建设总规模72.71万亩,新增耕地21.26万亩,预算总投资11.15亿元。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实现了全州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占补有余的目标。达到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2009年底,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授予州国土资源局“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是全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州市级国土资源部门。
(二)2009年大理州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州国土资源局受州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通过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一是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实现了全州耕地占补平衡,为全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二是有效稳定了全州基本农田的保护,使全州基本农田保有量一直保持在红线以下;三是缓解了项目区人地供需矛盾,提高了耕地质量,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四是整合了资源,节约了土地,为下步土地流转打下了基础;五是坚持把项目实施与小流域生态治理充分结合起来,防止了水土流失,促进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大理州土地整治工作,无论在争取项目数量、投入资金金额,还是在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实施推进力度、工程建设质量和实施后的效益发挥上,样样都完成得十分出色,得到了各级的充分肯定。
(三)通过土地整治,项目区农田普遍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农田。生产能力普遍提高了10%~20%,生产成本降低了5%~15%。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农民群众从土地整治中得到实惠,真正把土地整治工作做成了“德政工程”、“惠民工程”,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五)部分县市土地整治工作特色鲜明,脱颖而出。祥云县领导重视,措施有力、精心组织,选派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任项目指挥长。土地平整、工程质量、群众工作等独具特色,作为省厅参加国土资源部制订基本农田整理示范标准的样板,得到部、省国土资源系统领导充分肯定,认为探索出了一个好的、值得推广的平坝地区土地平整模式。鹤庆、宾川两县在补充耕地、实现全州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保障了重点、急需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用地需求,对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漾濞县在山区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因地制宜,努力探索山区土地平整模式,示范作用明显,成效显著。
(大理州国土开发整理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