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标题:突出精准,决战扶贫
(以昭通市水富县两碗镇成凤村为例)
单位名称:昭通市水富县国土资源局
单位电话:0870—8636031
摘要:根据省、市、县“挂包帮”“转走访”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水富县国土资源局挂钩帮扶水富县两碗镇成凤村,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好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结合成凤村实际,通过摸底调查研究,详细调查了解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举措,切实推进成凤村整体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 基本情况
成凤村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两碗镇,是全省扶贫工作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村,距离两碗镇政府15公里,距县城50公里,平均海拔800米,属高二半山区。全村辖22个村民小组,农户736户2830人,全村国土面积18.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00亩、林地面积12136.9亩。2015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764.1万元,年人均总收入2700元。由于受历史、山区自然条件和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成凤村经济发展层次低,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社会发展十分缓慢。
二、困难问题
(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2014年,全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低于国家扶贫标准,是全镇6个贫困行政村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8户627人。
(二)基础设施落后,“瓶颈”制约明显。全村通组公路41.5千米,全部都是简易泥巴路,连接18个村民小组,还有4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公路晴通雨阻,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巨大。同时,农田灌溉渠系和防灾设施陈旧落后,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基础设施滞后对成风村的生产生活和产业发展影响巨大。
(三)教育、卫生、文化、信息等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教育方面:只有一个村级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卫生方面:有村级卫生所一个,医疗器械陈旧,医疗水平有待提高。文化方面:有宣传栏和一个篮球场,但是存在设施陈旧,没有相应的人民团体组织活动,文体场地和设备使用率不高,信息方面:有手机信号,但是网络只覆盖盐水公路沿线。
(四)产业发展基础差,农民增收十分困难。生产方式还停留在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的原始的生产经营方式,产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落后,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市场风险大,销售困难,群众增收十分困难。
三、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带状分布方式,按照“五个一批”工作思路,突出机制创新、资源整合、产业发展、村容整治、素质提升、组织建设等重点,扎实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增收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和能力素质提升等建设,促进成凤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坚持精准扶贫、项目到户的原则。坚持扶贫对象精准,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手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切实做到贫困行政村全覆盖、深度贫困自然村全覆盖、贫困农户全覆盖。坚持扶贫措施精准,认真分析每一个贫困集中区域和每一户贫困农户的致贫原因和资源条件,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式,针对性解决贫困地区致贫问题和贫困群众增收问题。
(二)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坚持分清主次,重点考虑基础设施的效益和受益面,着重解决影响该镇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产业发展上,针对该镇海拔高差较大的实际,因地制宜,打破行政村区域界线,实行依托土壤、气候条件的带状分布,确保产业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坚持全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既要抓住机会,全力推进该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又要注重实际,坚决不硬上规模、硬上档次,破除“高大上”,坚持“稳准实”,不搞“形象工程”、“路边工程”、“面子工程”
(四)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要准确分析贫困原因,把握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两个重点,针对问题施策,集中资源,强化投入,确保重点问题重点解决、重点产业重点发展。同时,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统筹推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实现扶贫开发和基层组织建设“双推进”。
(五)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为主的原则。认真履行政府职责,应当由政府负责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充分负责,应该由政府扶持的产业发展全力扶持。同时,高度重视激发群众自主性,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动员群众振奋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按照精准扶贫六到村户和“新产业、新发展、新生活”的总体目标,通过3年建设,2年巩固提升,到2020年成凤村实现村小组五通、农户五有、全村五达到的具体目标。
四、扶贫措施
(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硬化公路、新建村组公路、硬化户间道路、水利建设和土地整治项目为重点,根据整乡推进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规划,寨门村民小组硬化公路6公里;寨门和瓦房村民小组村内道路硬化15.5公路;兰地和茨竹村民小组硬化户间道路3.5公里;在磨刀村民小组新建人行便道桥一个;高标准农田建设600亩;成凤村石罗集镇变电台改造,更换315KVA变压器1台,改造400V线路1200米,电杆8根,更换143户用户下户线,对268户用户电表进行更换。缓解制约我村发展的瓶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
(二)增收产业发展工程。增收产业发展,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经济园区建设、贫困村互助资金等项目。主要任务是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育增收产业,以成凤村规划为引领,开展精准式扶贫工作,使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发展2个专业合作社,用项目示范、能人带头、支部引领、公司支持等多种方式,促进增收产业发展和培育。
(三)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人居环境改善建设,包括公益性项目和入户性项目,着力改善农村群众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努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消除农村危房,推动现代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进村入户。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文化广场。在村委会的农家书屋的基础上,建成农村文化广场,增配LED显示屏、电脑和休闲体育器材等设施设备,增加综合文化活动室的服务项目,资金已经到位,在2016年度开工建设;2、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全村22个组需要进行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房336户,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17户;3、配套通电工程。对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建用电设备和线路共计7.5千米;4、生活用水水池。为了保障4个易地扶贫安置点的安全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寨门安置点建设水池3个,瓦房安置点建设水池2个,成风安置点建设水池2个,关田安置点建设水池3个;5、饮水管道。为了保障4个易地扶贫安置点的生活用水,寨门安置点建设饮水管道5.3千米,瓦房安置点建设饮水管道4.0千米,成风安置点建设饮水管道3.2千米,关田安置点建设饮水管道4.7千米,共计17.2千米;6、信息化网络建设。在寨门和瓦房两个安置点实施光纤接入和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提高通讯网络优质服务水平,积极建设“互联网+”平台。
(四)基本公共服务工程。实施包括民族团结示范点、卫生、文化及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成凤村花秋民族团结示范点建设项目,改造民居57户,户均90.5平方米,项目覆盖1个村1个组57户228人;2、新建卫生院。在易地扶贫安置点关田村民小组新建卫生院一个,面积150平方米,解决安置点群众就医难的问题,预计在2018年度实施建设;3、村小组公共厕所。在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公共场所,新建蹲位4 + 4的公厕4个,每个面积40平方米,共计160平方米,与安置点建设同步进行;4、科技、文化室。在四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建设文化室4个,每个100平方米,共计400平方米,与安置点建设同步进行;5、室外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室外文化活动场所4个,其中关田1000平方米,其他三个均400平方米,共计2200平方米,与安置点建设同步进行。
(五)能力素质提升工程。能力素质提升,包括适用技术培训、技能教育培训等项目。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性适用技术培训。有计划对全村300人劳动力进行引导性适用技术培训,着力提高群众产业发展能力,开展农村农业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和创业培训,深入推进科普进村入户,提高群众依靠科技增收致富能力;2、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完成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80人次,确保受训人员至少掌握一项新技术,并颁发证书。其中集中培训80人次;3、职业技术、技能教育培训。全村有初中、高中毕业后未就业人员40人,扎实开展以思想教育为主,以先进技术技能为辅的技能培训,着力培养一支适应我村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实用人才队伍。
五、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通过成凤村扶贫项目的实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成凤村基础实施脆弱的状况,为后续建设和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项目建设可为今后开辟贫困山区多渠道扶贫开发方式提供可复制的新样板,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随着国家对产业的重视、关心与支持,大力发展产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探索一条把农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的精准扶贫新路子。成凤村脱贫项目实施后,基础设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以天麻种植及养殖业为主的产业发展体系将更加完善,计划天麻种植100亩,项目达成后每年可增收30万元。计划科学养猪,年出栏450头,每年可增收18万元。以上项目达产后,每年可增收39万元,人均纯增收约169元/年。
(二)社会效益。通过成凤村脱贫规划的实施,不仅可以切实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其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一是可以使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让贫困地区群众对未来充满信心,从而提高贫困农户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就业机会。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减轻当地人口对土地的依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当地能找到适宜的就业机会,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三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可以促使农业生产结构趋于合理,改变单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通过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土地效益。
(三)生态效益。成凤村脱贫规划的实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成凤村的生态环境加以改善,水土流失有很好的防范和保护作用,对山区农田、耕地起到良好的屏障作用,积极促进实施区生态建设的开展,对维护生态平衡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扶贫效益。成凤村脱贫规划辐射全村22个村民小组,对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重要作用,项目实施将进一步增强成凤村贫困农户发展后劲,达到“新产业、新发展、新生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全村贫困人口脱贫进程,使其成为产业发展、生态良好、民生改善、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预计项目实施完成后贫困发生率将下降到5%以下,贫困村摘帽,贫困户大部分脱贫。力争到2020年农民人居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实现与全县同步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