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自然资源信息
让自然因人而增其美
来源: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发布时间:2018-11-22 09:17:03 【字体:

经济发展如何能与环境污染脱钩?

对于实现永续发展这个宏大的命题,浙江省常务副省长冯飞首先关心的就是,如何能摆脱库兹涅茨曲线所揭示的随着人均GDP的增加,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没有经过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的排放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全国环境污染还处于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左侧,且离拐点还有一定距离。

“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路。”冯飞在11月20日的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实现永续发展全会上,向来自各国的同行们介绍浙江经验。2005年~2017年,浙江省GDP增长了2.87倍,单位GDP能耗却下降了53%。

浙江的秘诀是什么? “我们要让自然因人而增其美,人因绿而保其金。”冯飞说。

技术创新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美国地质调查局首席科学家维吉尼亚·波克特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力量。

“过去,对于地震监测,依靠科学监测网的信息,我们可能需要2分钟,这期间会发生很多的事情,是不可想象的。”他做了一个对比。“现在不一样了,依靠地理信息技术,我们可以用推特进行全球性舆情监测,我们设置了全世界各种语言的地震搜索,哪里发生地震,推特第一时间就会有人发布,我们就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收集数据是进行研究的第一步,为更好地获取数据,美国地调局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合作发射卫星对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开展了探测。“目前有8颗对地卫星在进行地球数据收集,我们还采用了PPP模式,让私营企业也参与进来。” 维吉尼亚·波克特说。

美国地调局不仅专注于收集新的数据,也不断加强对旧有数据的集合研究。对于历史数据,在美国全部免费对公众开放。为更好地为资源保护提供支撑,在研究数据基础上,美国地调局以时间为序列,对数据进行了处理。

“1985年非洲发生大饥荒,1987年我们接到联合国部署,随即对非洲开展调查。我们根据非洲的地理数据分析了当地的农业、种植业和粮食安全情况,对非洲干旱进行短期、中期、长期预测。”他介绍。“目前,美国地调局正在绘制全球生态系统测绘图,测绘图将达到1∶250米高精度,以更好地指导我们进行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工作。”

系统推进

在冯飞看来,实现永续发展不是单一目标,而是系统工程,他将这项工程总结为三个领域、三个途径、两个并重。

“三个领域”涵盖绿色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绿色能源的供应体系。

“绿色生产体系,即以数字经济为主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在浙江,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39%,‘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让浙江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方式即倡导节能汽车应用,开展乡村环境治理等,让民众的生活更加环保。绿色能源体系则要更新传统的能源方式,如浙江省一些地区正在建造太阳能屋顶,做清洁化能源示范者。”冯飞说。

“三个途径”是通过结构、技术和制度的优化来实现永续发展的目标。结构包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指绿色、低碳的技术,制度包含政策体系等。“两个并重”则要把握住源头和末端,将源头防治和末端治理有机结合,实现有效治理。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企业则要打造环境竞争力、绿色竞争力,群众要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获得福祉,既享受美好环境,又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冯飞说,这样才能让整个系统富有活力,并能持续运行。

制度保障

虽然来自不同的层级,但冯飞和联合国外太空事务厅厅长西蒙·蒂·彼伯对于实现永续发展有着一个共识,那就是作为管理者,要向制度和管理要动力。

“要让保护自然生态的人真正获益,让破坏环境的人受到惩罚。”冯飞介绍了浙江省在制度管理方面的探索。

首先,加快完善生态补偿,要做到两个“内化”。一方面,要让损害成本内化,谁污染谁负责;另一方面则要让环境收益内化,谁保护环境谁获益。浙江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明确生态补偿重点领域,平衡不同地区发展和环境权益。

其次,强化责任制。浙江省首创河长制,并实行土地“亩产论英雄”,让相关负责人真正担起应负的责任,也让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不落空。

第三,优化生态文明考核机制。健全生态省建设绩效评价考核体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为实现永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而从国际层面讲,西蒙·蒂·彼伯则认为,外太空探索对于人类实现永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必须加强各国的合作。

“今年5月28日,联合国外太空事务办公室、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联合向各联合国成员国和与会的各国际组织,发起了倡议,旨在加强人类太空飞行和与太空探索的国际合作,有效利用人类航天技术,促进能力建设;提高联合国成员国对人类空间技术的认识。”她非常赞赏中国在这一倡议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和提供的强大科技力量支持。

冯飞最后补充说:“永续发展不仅仅是目标,更是发展的机遇,我们应该携起手来,让地球和自然因人的存在而更美好,而不是越来越糟。”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