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自然资源系统网站
- 省直机关网站
- 其他单位网站
为贯彻落实好2020年6月1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丽江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和城市水生态保护及6月22日市委主要领导调研主城区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工作部署,对标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城市规划管理为抓手,以城市建设项目为载体,助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构建山水诗画丽江。2020年6月29日—7月1日,丽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邀请昆明理工大学原建筑学院院长朱良文教授、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顾奇伟及省、市规划设计行业专家一行9人和市级相关部门对我市主城区城市建设重点项目规划设计“把脉会诊”,指导项目规划设计优化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一、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专家调研指导基本情况
6月29日,专家组一行先后前往荣盛花溪星院、俊发溪山行旅、美林梦丝路小镇、凤凰水城、多乐城、东城国际、翔鹭文旅、华侨城中济海8个项目现场,实地踏勘并与项目业主座谈,了解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进展情况。
6月30日,在现场调研基础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住建、文旅、水务等相关部门,组织召开丽江主城区城市建设重点项目规划设计优化专家指导会,专家组逐一听取调研项目业主规划设计方案汇报,逐个研究反馈了规划设计优化指导意见。
7月1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专家座谈会,专家组对以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为定位深化丽江城市规划管理和项目规划设计工作提出了具有现实性、前瞻性、可行性的指导意见。
7月3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项目业主反馈会,听取项目业主对专家指导意见的反馈,对项目如何按专家指导意见修改完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深度对接和意见交换。
二、城市规划管理及项目规划设计专家指导意见
专家组认为,荣盛花溪星院、美林梦丝路小镇、华侨城中济海等项目是丽江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及市级重点工程,是推动丽江城市发展转型升级和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载体和名片,是丽江城市形象和品质的直接体现。经评估,各项目均符合上位规划、满足规划条件、规划成果完整,但也存在项目定位趋同、个性特色不够突出、建筑布局形态与环境不够协调、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配套不足、产业业态单一、山水文章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对照丽江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建议在保证固定资产投资不减少、项目施工进度不延误的前提下,对项目尚有提升完善空间的区域优化规划设计方案,以顺应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和建设山水诗画丽江的现实需求。
(一)明确发展定位。城市规划管理和项目规划设计应坚持以丽江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的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为遵循和导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构建高品质有特色的山水诗画丽江。
(二)坚持底线思维。城市建设应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线为前提。重视高原生态屏障的脆弱,强调全域空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切实保护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要素,审慎处理坝区建设项目和自然环境、遗产资源的空间关系,留足退让空间,划定增长边界,严防坝区山体水系、田园风光生态廊道破坏,保护好城市肌理、历史文脉、视觉廊道和城市天际线。部分土地可探索留白处理,预留未来高质量发展空间。
(三)统筹保护发展。坚持保护和发展的有机统一,不片面强调保护或者发展。保留延续好古城的原真性唯一性,深化玉龙县城和新团片区作为城市发展新区的谋篇布局,在满足现代功能需求、完善基础配套、产城融合带动的同时彰显特色,着眼不同区域建筑格调和风貌、高度与体量、结构及色彩等的引导和管控,求创新求突破,展现独具丽江特色的新风貌新气象。
(四)优化指标管控。以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为契机,优化城市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规定指标结构,研究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控规体系及设计导则。强化城市设计研究特别是针对重要节点区域的设计研究。进一步商榷确定建筑形态、高度、密度、容积率等规划管控指标,采取兼具刚性和弹性的管控方式,为项目设计留下创作空间,减少管控过度而引导不足带来的项目同质化问题。尝试开辟群众、专业工作者评论谏言城市规划建设的专门平台,广开言路提升规划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
(五)注重项目品质。抓准丽江自然人文资源的价值判断,扭转为开发而开发的思路,引资和创牌并重,紧扣品质和特色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在项目引入和土地出让时前置规划建设条件,督促企业平衡投资回报和区域贡献,发挥大企业国际视野和经济实力优势,在项目规划建设中完善城市功能、突显城市特色、带动区域发展,着力打造我市旅游转型升级的示范标杆项目。
(六)塑造风貌特色。充分认识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是丽江发展的最大本钱,要就此深挖特色、塑造风貌。注重项目和地形、环境的协调融合,维持好丽江的自然山水格局和绿色本底。面山面水区域建设要依山顺水、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破坏,强调建筑隐退,采用绿植遮挡等形式弱化建筑材质、体量、色彩对山水环境的影响,将建筑有机融入原生环境。建筑布局要避免排兵布阵式的呆板布局,体现错落起伏、疏密有致、高低变化的建筑肌理,丰富视觉景观层次,保留好望山通水的视觉廊道空间。建筑设计要注重空间肌理,在形态、轴线、街巷、廊道、对景、节点、色彩、材质等方面精益求精,同时要融入地域和民族元素,根据项目区位和环境把控传统和现代的取舍和融合,对高度、密度、形态、体量、色彩、材质、立面、户型等优化设计、体现差异。注重项目中央景观广场和景观小品营造,从细处体现特色、提升品位。
(七)完善城市功能。合理预估城市发展需求,综合平衡业主、市民、游客规模,提升项目辐射周边区域的公共设施配比,保证公共绿地、公共活动空间和商业、教育、医疗、停车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配比充足。坚决杜绝项目建设挤占公共空间,杜绝项目建设将山水公共资源私有化。
(八)丰富产业业态。综合考量投资回报和转型升级需要,做足前期市场调研,严格控制纯房地产项目开发,引导文旅、康养、休闲产业发展,挖掘东巴文化等独有资源价值,植入新业态、延伸价值链,补短板、强特色,避免产业同质化单一化,打造创意型高品质的文旅文创产品。
(九)做好水的文章。结合区域水资源状况,充分论证项目营造水景观的合理性,统筹权衡水源、水量、水循环、借水还水工程措施的可行性和后期运营维护成本及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兼顾防洪泄洪功能和城市水安全。
下一步,丽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工作部署,认真吸纳参照专家指导意见,认真审视研判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对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和技术指标再研究再论证再优化,加强项目规划设计引导和管控,积极为项目业主做好规划服务保障,为丽江高质量转型发展夯实规划管理支撑。云南省营商环境
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我要投诉
我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