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昆明市盘龙区自然资源局组织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利用无人机,在松华街道大摆社区上大摆村小组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上空“盘旋”,进行全方位动态“侦察”。无人机在25分钟内对该隐患点进行了高清全景拍照,并将获取的影像数据第一时间提供给地质灾害监控技术人员,为地质灾害预防治理及灾害应急监测提供快速、高效、精准的保障服务。
8月28-31日,盘龙区连续出现降雨和局部强降雨天气,地质灾害防治形势较为严峻。8月30日7时20分,受强降雨影响,大摆社区上大摆村小组发生1起滑坡灾害,灾害实现了成功避险。大摆社区上大摆村小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梯形”冲沟,坡度约40度,出现高约4米的滑壁,雨水沿着滑壁流淌,坡陡路险,杂草丛生,单靠人员无法到达或准确全面地检查现场,为了真实、直观的掌握该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实际情况,避免或减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盘龙区自然资源局局长余春现场指挥,借助无人机对该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条件、灾害体特征的全面调查,认真记录并详细分析地灾隐患点特征、威胁范围、稳定程度、灾险情发生情况和今后发展变化趋势等,并及时走访周边百姓,向地灾隐患点受威胁住户进行宣传,社区推荐并现场确定2名监测员,实施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调查中,通过无人机近距离低空航拍,发现该地灾隐患点,威胁住房安全人数13户40人,滑坡体规模面积约为320平方米,垮方量约为640余立方,高度6米,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治理决策及设计提供了准确、清晰、全面的第一手野外资料。同时,巡查人员当场开展《防治明白卡》《避险明白卡》信息登记、核算、发放工作,确保每户受威胁群众了解地灾隐患类型、危害程度及避险路线等信息,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无人机的安全可控和机动灵活、受地形限制小等优点在这次地质灾害巡查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昆明市盘龙区自然资源局局长余春表示,下一步,区自然资源局将加大高新技术投入,把无人机应用到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等工作中,采取人工与科技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压缩监测盲区,提升监测水平,合力筑牢盘龙区地质灾害防范的坚实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