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绥江县经多方争取,通过整合资金1.92亿元,全面推动20个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花开遍地”,着力以“国土综合整治+”方式,有效促进乡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生态屏障的全面巩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国土综合整治下的乡村蝶变。
“再过一个月左右,半边红李子就要全面上市了。”近日,笔者在绥江县新滩镇鲢鱼、石龙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看到,万亩李园挂满了致富的“金果果”,蓝天白云下的“绿色海洋”里,一栋栋“小洋楼”“若隐若现”,四通八达的道路接连着碧水东流的金沙江,一起奔向山外的远方。
“别看现在山清水秀、漫坡果绿,但以前的天宝山一到雨天,满沟浑浊,雨水连泥带砂直接冲进金沙江里。地越来越瘦,种啥都出不来。”新滩镇鲢鱼村15组70多岁的谭必光爷爷告诉我们,曾经的天宝山因背靠断头山,常年干旱缺水,地瘦、坡陡、路不通,都是“看天吃饭”,产业根本发展不起来,甚至,很多地方还陷入了土地丢荒、水土流失、地力下降、更多人丢荒的恶性循环。
“以前,村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到处都是矮旧的土坯房。但现在不一样了!荒坡披上了果树做的‘绿装’,沟里的水也不再浑黄,大家出门有车坐,果实下山有车驼,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谭必光爷爷满脸感激道,“这一切还得感谢政府,感谢县自然资源局帮大家‘医’好了地和路的问题。”
据绥江县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郎启宏介绍,“前几年,为帮助天宝山群众解决“看天吃饭”问题,我局在昭通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机构改革后,重组为昭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绥江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最终争取到资金2634.68万元,全面启动了新滩等2个镇鲢鱼等4个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项目建设总规模11975.55亩,其中完成土地平整3495亩;新建、改建田间道、生产路36条47.3公里;修建100方水池3座、50方水池9座、沉砂池4座……”绥江县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股负责人罗时伟面对笔者掰起了手指。“如今,水泥公路宽敞、整洁,洒水管道、水池等配套设施齐全。”
“随着项目的落地实施,土地耕种条件好了,产业随之发展起来。”据介绍,坡上还成立了天宝山“半边红”李子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当地通过“公司+基地+能人带动”等模式大力发展“半边红”种植产业,如今,漫山遍野的李子树硕果累累,不用走近就能闻到遍坡弥漫着的李子的清香。
“2018年,天宝山鲢鱼、石龙两个村种植李子面积就已达到1.2万亩,实现产量1.2万吨,产值5400余万元,带动了472户贫困户脱贫,户均收入近3万元。”当地村民通过发展种植半边红李子,大家的钱袋子迅速鼓起来了,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了解,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大力发展半边红李子产业,新滩镇乡村美了、村民富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美丽村庄等荣誉称号接踵而来。
鲢鱼、石龙村之变,也是大多数国土综合整治下,乡村美丽蝶变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