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自然资源信息
讲好自然资源故事·云南省自然资源优秀科普讲解作品展播—永远的深蓝
来源: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发布时间:2021-06-08 10:06:03 【字体: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有关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公众增强珍惜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厚植科技创新发展的文化土壤,进一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近期云南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动员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积极参加自然资源部2021年科普讲解大赛云南省初赛,经专家初审、复审,现有玉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云南省测绘产品检测站报送的“永远的深蓝”、“延续千年的生态智慧”、“小地图大世界”3部作品代表全省参加自然资源部2021年科普讲解大赛半决赛。

作品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表现形式、独辟蹊径的角度,生动介绍了自然资源领域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方法,有力展现了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认真履行“两统一”职责,为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自然资源保障的良好形象。

今天,让我们先睹为快,听听玉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如何讲好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故事——“永远的深蓝”。


在人们的印象中,碧水常用来描绘湖泊,而蔚蓝则属于天空和大海。而我身后这湾湖水却拥有“海天一色”般的澄澈湛蓝,它就是云南高原上的一颗明珠——玉溪抚仙湖。

之所以会有这样深邃的蓝色,主要归结于它的三个特点:


首先第一个就是“深”:它形成于34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是一个断陷型深水湖泊,以后随着湖周山体的不断抬升和湖盆陷落,致使抚仙湖不断加深。

它的平均水深95.3米,最深处更是达到158.9米,当湖水足够深时,它会吸收可见光中偏长波的红、橙、和黄绿色,而把紫、蓝色这两色反射到人的眼睛中,因此理论上湖水越深水色越蓝。


可只要湖深就一定“蓝”吗?那就要说到它的第二个特点:“清”。它至今仍保持着贫营养的I类水质。国际上常这样来测量湖水的透明度:把一个直径为25厘米的白色圆盘沉入湖中,肉眼能看到它下沉的最大深度呢就是湖水的透明度。抚仙湖平均透明度为8米,最深处可达12.5米,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

得天独厚的“深”和“清”造就了这片美丽的蓝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要让这抹深蓝永久保存,离不开第三个关键—“治”。作为全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有着206亿立方米的蓄水量,这让它具有重要的水资源战略地位。可以说保护好抚仙湖,就能为全国每一个人都储备了15.8吨的优质淡水资源,这可相当于30000多瓶500ml的矿泉水!

那保护治理可不能只把目光局限于这一泓清水,“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环环相扣,

①所以在湖畔—3万多名村民搬离出一级保护区,让大片的湿地环绕湖边;②在山上—“森林抚仙湖”行动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以及矿山生态修复;③在田间—我们种上了蓝莓、荷藕这些经济作物,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并打造了许多生态农业庄园;④这之后,独有土著鱼种“抗浪鱼”重回家园,这些小精灵生动再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精彩...

如今这抹深蓝更是成为了令人神往的旅游康养胜地,绿色资源转化为了强劲的经济势能,绿水青山真正成了我们的金山银山!这也为中国“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与人类的和谐共生提供了一份珍贵的玉溪样本!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