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开展的2022年度“十四五”云南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劳动和技能竞赛圆满落幕。今天推出征文三等奖作品《“磷光”在滇东北闪耀——镇雄羊场磷矿勘查项目工作侧记》。
“磷光”在滇东北闪耀——镇雄羊场磷矿勘查项目工作侧记
省地质调查院 张尔新 周 骞 夏建峰
如果说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是一位镇守滇东北的大神,那么,“豆沙关”就是滇东北的“门户”,巍然雄踞在悠悠千年著名的五尺道上,成为川黔等地的人们进入云南昭通的“关卡”。在距离雄关“豆沙关”不远的乌蒙山腹地,有一群“地矿人”就活跃在崇山峻岭之中,用汗水征服岩石,以铁锤扣问地心,努力探寻着隐藏在乌蒙山腹内的宝藏。
高山上下来的“雪人”
2021年1月,省地质调查院镇雄羊场磷矿勘查项目工作人员首次进入镇雄县碗厂镇时,正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隆冬时节,当时的任务是矿区E级测量点的布设和部分钻探工程的布置。
首先开展的是测量点布设工作,矿区的E级测点需从十几公里外的C级测点引入。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由于公路上有积雪,车辆无法通行;而林间小道,道路狭窄,只能靠步行。工程师们只得兵分三路,背着沉重的测量仪器,艰难地行走在雪地里盘曲的山道上。因积雪较厚,有的小路已被完全覆盖,走着走着,居然走岔了路,更有甚者走到了另一座山头……等周工和李工到达已知测点时,已经是下午1点多钟,肚子已饿得咕咕叫,急忙拿出包里的干粮,那馍已冻得像石头一样硬,啃一口馍,喝一口凉水,寒气直接从口腔里刺入腹内,浑身不禁打了个寒战……
已知测点位于一个山脊上,由于积雪覆盖,必须刨开积雪,再架设测量仪器,精确测定高程和点位坐标。只见李工把手套扔在一旁,用地质锤刨着积雪,而积雪底部已经结冰,冰块坚硬,像挖一块块石头。才挖了几下,只听得“咔嚓”一声,地质锤断了。李工看了看手里的锤把,把锤头捡起来说:“哎呀!这锤子咋这么不经用啊!”说着,把锤头和锤把丢在一边,徒手刨起厚厚的积雪,那手指头冻得红彤彤的,像一根根红萝卜,与洁白的雪形成鲜明的对比。
测量点位必须三台仪器同时测定,两台仪器架设于已知测点,一台仪器架设于待测量点位上,并且需测一个小时以上,再将测量读数记录下来。四面迎风的山脊上,白雪皑皑,寒风凛冽,周工和李工就那样坚守着。手冻僵了,就搓一搓;脚冻麻了,就跳一跳。实在冷得够呛,就在山脊上来回跑步,等到一个小时之后,读取和记录测量数值时,手已经冻得无法执笔了,搓了很久才把数据记录下来。
下山途中,天上又飞起了雪花。等周工和李工回到住地,天已经擦黑了,两人的头上、肩膀上和背包上都是雪,连眉毛都结上了“冰花”,两人都变成了“雪人”……
“轻伤”不下火线
5月,碗厂地区开启了梅雨模式,整天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到了中旬,第一批钻探工程相继结束,施工单位忙于第二批钻探工程的进场。编录工作暂告一段落,项目组随即开展地质填图工作。
这天,夏工和小赵正艰难地穿行在一道陡坡上,坡地上树木茂密、杂草丛生、荆棘遍布。他们打着雨伞,边走边观察沿途的岩石,夏工走到一堵灰褐色的基岩露头旁,用地质锤敲了敲,边敲边说:“小赵,看下地图,差不多该定点了吧?”话音刚落,就听“扑通”一声,夏工摔倒在山坡上,并向下滚出了四五米远,才被一棵碗口粗的水杉树挡住。夏工翻身爬起来,背上、屁股上的衣裤沾满了红泥巴,衣服和裤子几乎都湿透了。小赵急忙走过去捡起摔到一旁的地质锤,问道:“夏工,摔到哪儿没有?”
“没事!”夏工趔趄着走到一棵树下,毫不在乎地坐到一块布满水渍的石头上说,“距离上一个点多少米了?”
“大约120米。”小赵说。
“可以定点了!”
于是,他们确定点位,标记点号,观察和描述岩性,采集标本……做完一个点的工作,准备向前行进,夏工撸起裤子一看,脚踝已肿起老高,红红的。此时,一阵山风吹来,小赵不禁打了个哆嗦,他看了看自己被雨水打湿的衣袖和裤腿,又看了看满身泥水的夏工,说:“夏工……您还能走吗?要不我们下山吧?”
“没事,我还能坚持,路程还有三分之一呢,继续走吧!”
夏工说着,站起身来,一瘸一拐地向前走去。
烫手的“山芋”
这天,胡工和小王正在编录岩心,小王突然看到一枚“古杯”化石,它像一只美丽的贝壳,静静地“卧”在一段灰绿色的含泥质灰岩岩心中。小王好奇地说:“胡工,您看,这是什么?”一边说一边用手去取岩心,刚把岩心拿出岩心箱,就听得他惊叫道:“哦!”随即“倏”地一下缩回了手,那段岩心“啪”的一声掉到了地上。
“怎么了?”胡工抬起头问道。
“这岩心好烫啊!”小王说。
“这岩心是有些烫手”,胡工说,“你戴上手套。”
7月,矿区气温高达32摄氏度,在烈日下暴晒的岩心,的确是有些烫手,尤其到了下午2、3点钟,那岩心都被烤成了一个个烫手的“山芋”,一不小心就会被烫伤。
胡工转身拿起那段岩心,看了看说:“这是古杯动物的化石,古杯动物是一种海洋底栖生物,它们生活在寒武纪的海洋里……”
“您不烫吗?”小王好奇地瞪着胡工的手说,“您咋不戴手套呢?”
“烫啊!”胡工随口说道,“不过,我有‘铁砂掌’,能耐得住。”
“是吗?我看看——”小王凑上前去,瞅了瞅胡工的手,那手指头上是一层厚厚的茧,“原来,‘铁砂掌’是这样炼成的。”小王又瞅了瞅自己白嫩的手,脸一下子就红了。
“高高的乌蒙山,美丽的水西女……”说实话,我没见识过“水西女”的美丽,但是,我见证过“地矿人”的执着、无畏、勇敢和坚韧。在莽莽的乌蒙山区,我看到周工在冰冷的溪水里测量岩层产状;黄工在雨水中奋力敲击岩石,采集“标本”;胡工在烈日下赤膊劈取岩心样品……
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工作和艰苦探索,羊场磷矿区找矿效果显著,查明磷矿石资源量11.97亿吨,矿床规模达超大型,成为云南省最重要的磷矿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基地。矿业界一颗耀眼的“新星”在滇东北冉冉升起。省地质调查院矿产地质调查所镇雄羊场—芒部地区磷矿勘查项目组的“找磷”团队,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为云南磷矿勘查事业谱写了一曲豪迈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