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至12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翟明国领衔的前寒武纪地质学学科组与云南省地质调查局、云南大学组成联合考察组,围绕近年来扬子陆块西南缘滇中地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进展开展了为期5天的野外联合考察。
本次联合考察选择了5条野外考察路线和30个具体考察点,联合考察组先后来到东川因民、金沙江沿岸、易门绿汁、新平扬武、元江撮科等地,实地考察了中太古界元江群曼林组与岔河组岩性组合特征,新太古界普渡河群龙头山组赤铁石英砂岩、球粒石英岩特征及多期次岩浆侵入记录,古元古界易门群阿不都组3890Ma单颗粒锆石岩石特征、黑色岩系、冰碛砾岩及其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古元古界亮山组岩石组合、古生物化石野外产出情况,中元古界东川群各组岩石组合及火山岩夹层特征等。联合考察组围绕野外特殊地质现象、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关键地质问题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为1:5万甸中等4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交流研讨中,翟明国院士表示,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是当今国际地质学界研究的前沿领域,滇中地区是研究扬子陆块早前寒武纪地层时代、层序及构造格架的理想场所,对完整全面准确揭示扬子陆块西南缘的早期构造演化与超大陆循环的耦合关系至关重要。目前,滇中地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相对而言,该区域在岩石地层对比、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还应大力加强区域关键地质问题研究,为推动滇中地区前寒武纪地质科研迈上国际舞台提供更加坚强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