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厅动态
关于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厅科技咨询委这样说
来源:省地质调查局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 科技与对外合作处          发布时间:2024-11-14 08:55:45 【字体:

近日,省自然资源厅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昆顺利召开,6个专业咨询组分别围绕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地质矿产、地灾防治、调查与测绘地理信息、信息化建设领域展开专题研讨,紧扣重大问题研究、重大政策制定、关键技术研发评价、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如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切实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一起来看。

 

生态修复专业咨询组讨论现场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阔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生命共同体,步入新时代,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还自然以和谐,给大地以生机,是自然资源系统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题中之义。

近年来,云南省自然资源系统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双碳”目标,着眼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全力以赴加速实施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各类项目,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积极推动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展现新面貌。

成绩之上,如何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如何科学看待生态修复工程类型多样、技术复杂、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如何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合理利用的关系,成为当前我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中亟需探索研究解决的重点问题。为此,生态修复专业咨询组围绕“云南省未来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布局和生态修复技术提升运用”等主题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山水工程的目标是保护修复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的谋划应聚焦国家最关注、地方最迫切的问题。因此,围绕滇池流域打造的山水项目,应更加科学地评估流域自然本底条件,跳出水质提升施策治理的怪圈,更多关注提升流域山上山下、岸上岸下、流域内外各要素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解决人类生活空间、生产空间与生态空间之间的突出问题。”省生态文明建设智库主任、云南大学教授段昌群如是说。

省土壤培肥与污染修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张乃明认为,九大高原湖泊是大自然恩泽彩云之南的瑰宝。长期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按照国家决策部署,全面打响“湖泊革命”攻坚战,旨在着力恢复“高原明珠”山清水秀的动人模样。作为全国第六、全省最大的淡水湖,滇池治理对恢复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意义重大,滇池流域山水工程项目理应成为全省“十五五”期间山水工程的首选。谋划好、实施好项目,重点在于统筹设计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林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孟广涛表示:“高黎贡山地处3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交汇处,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和遗传资源,其本身的保护修复事关国家安全,是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线。同时,高黎贡山山水工程项目极具科考价值,应该提前谋划、做好储备,适时按照国家不同类型的申报要求调整项目布局思路。”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薛传东认为,未来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除聚焦生态敏感区域谋划储备重大工程外,还应高度重视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如废石、煤矸石、磷矿渣、金属尾矿库等,在修复治理中加强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加强各部门联动,按照不同的固废属性,选取典型矿山为案例剖析研究,提高矿山资源整体化利用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提出,云南省可开展典型矿山环境负效应修复治理和正效应开发利用模式研究,围绕全省典型矿山环境的正、负效应,紧盯解决矿产资源开采、水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损伤之间的矛盾,通过对矿山环境现状的调查,系统分析典型矿区的矿山环境负效应类型及其特征,归纳、梳理正效应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结合先进技术经验,提出适应于云南省的矿山环境负效应修复治理模式和正效应开发利用模式。

与会专家领导还共同审议了《云南省自然资源厅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业组工作机制(征求意见稿)》。

下一步,生态修复专业咨询组将从2个方面持续发力,为建设绿美云南贡献智慧和力量。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的科学化研究程度,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不断拓展生态修复的内涵和外延,围绕实现新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坚持低碳科学的修复方式,重视保护性的开发利用、引导性的自我修复,以及土地利用的不断优化,构建修复技术体系,实现源头预防,过程管控、科学修复、长效监管。另一方面,要强化科研力量,提高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高水平团队合作,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攻关,支持开展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产业发展、监测评估、标准化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应用。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