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厅动态
关于发展壮大矿产资源经济!厅科技咨询委这样说
来源:省地质调查局 地质勘查管理处 科技与对外合作处          发布时间:2024-11-15 09:29:32 【字体:

近日,省自然资源厅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昆顺利召开,6个专业咨询组分别围绕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地质矿产、地灾防治、调查与测绘地理信息、信息化建设领域展开专题研讨,紧扣重大问题研究、重大政策制定、关键技术研发评价、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如何推动七彩云南矿产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驾护航?一起来看。

 

地质矿产专业咨询组讨论现场

矿产资源供应安全保障是国家经济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近年来,国际关键矿产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变化加剧,资源输入性风险和不确定性上升,加之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对一些关键矿产需求增大,我国建立安全可靠的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储备体系的工作继续加压。新形势下,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全面启动,释放出加大重点勘查区找矿力度、增强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强烈信号。云南省提出“3815”战略发展目标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场景”,聚焦资源优势,强调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发展。

云南素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统筹抓好以资源换产业,加快构建符合云南实际、具有云南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矿产资源经济是关键一环,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使命在肩。以此为目标,全省系统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和关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的指引下,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乘势而上、接续奋斗,纵深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截至目前,累计圈定找矿靶区14处、提供勘查建议区块4处、提交可供进一步工作的矿产地4处,先后在昭通磷矿、彝良硅石矿勘查和马关都龙锡矿、腾冲滇滩富铁矿、安宁九道湾钨矿等一批空白区找矿中取得新进展,实现全省矿产资源保供更加有力有序。

着力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质增效

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深入分析了全国地勘行业现状,强调要分类施策、迎难而上,全力以赴确保云南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迈上新台阶。

他表示,针对传统优势矿产,要发挥好锡矿、铜矿、金矿等资源禀赋好、找矿潜力大的特点优势,运用好个旧锡矿、都龙锡矿、普朗铜矿、红山红牛铜矿等矿山成功经验,实施好锡矿、铜矿、金矿深地找矿项目。要牢牢把握国际矿产供需形势,更加关注、持续开展铅锌矿勘查开发,让会泽铅锌矿、兰坪铅锌矿等举世闻名的矿山,源源不绝地为满足各类发展需求贡献力量。针对国家紧缺的战略性矿产,要立足稀有稀散等矿产在云南的找矿优势,巩固好现阶段在轻稀土矿找矿工作中获得的成效并积极向重稀土矿及大宗矿产找矿领域拓展。要总结铝土矿时空分布规律,在二叠系碎屑岩研究上狠下功夫,靶向发力、务求突破。要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矿产资源的整体需求,分清工作主次,紧盯全省钴矿、铬矿、钾盐等资源找矿线索,有针对性地探索开展工作。针对破解地质勘查科技创新瓶颈,要加强创新驱动、科技攻关,对症下药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不断激活云南区位优势,加强同周边国家的交流联系,用心打造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保护高地,切实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近年来,矿山企业经济效益呈现下行趋势,地质勘查资金投入逐年减少,事实证明,地质勘查与经济效益是相辅相成的。”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李文昌一边回顾以往地质找矿历程,一边给出意见建议,“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合理加大政策供给,是有效破除地质勘查限制条件多、矿业权设置投放缓慢、矿证办理手续繁杂等问题的关键,要进一步精简行政管理流程,优化矿山企业营商环境,充分调动矿业权人开展地质勘查的积极性。”

他认为,要研究引入社会资金开展风险勘查,有效缓解财政资金压力;对有潜力的项目实行绩效评估和动态管理,促进地勘单位优化升级;以大型资源基地建设为抓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重点区域论证,推动项目可持续开展。

精心谋划“十五五”找矿各项目标任务

找矿突破绝非一蹴而就,找矿成果也无法一劳永逸。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与会专家同全省矿山企业代表还结合矿产资源省情实际,热议“十五五”找矿勘查部署,达成一致意见。

一是要全力增储上产。充分考虑国家战略性矿产需求,结合云南省优势矿种,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精准部署“十五五”勘查矿种和勘查区域。依托就矿找矿理论,鼓励矿山企业在老矿山深边部和周边空白区开展勘查。二是要坚持科研先行。突出创新引领、规范项目管理、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勘查项目与科研项目配套部署,倾斜部署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低品位开发利用等科研项目,主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创新资金项目,推动科研院所、地勘单位通力合作,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三是要建强人才队伍。及时学习普及新兴绿色勘查技术方法,完善现有勘查手段,研制新设备,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凝聚地勘单位、科研院所、管理部门合力,完善激励机制,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筑牢人才队伍“蓄水池”。大力开展智能找矿,用好用活地质云、地质大数据、全省“一张图”等综合信息平台。四是要打造国际高地。充分利用共建“一带一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国家政策,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同南亚、东南亚国家紧密联系、力争合作共赢。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