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厅动态
以复垦存量之“退” 促用地保障之“进”!云南创新探索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之道
来源: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发布时间:2025-04-27 10:02:39 【字体: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云南省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晋宁磷矿(以下简称“晋宁磷矿”),实地查看晋宁磷矿矿山生态修复腾退建设用地指标试点工作成效,进一步了解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奋力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生动实践。

 

晋宁磷矿项目实施中

晋宁磷矿项目实施后

晋宁磷矿于1981年建矿,是采选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矿山,作为云南重要磷矿产地,持续为全国磷肥磷化工产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回望40余载建设发展历程,晋宁磷矿在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其露天矿山开采导致的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一方面,采矿挖损对矿山及周边地形地貌造成了极大的扰动,矿区长期的尘土飞扬严重影响着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采矿工程活动遗留下漫山遍野的矿坑和陡坡,是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新的诱因,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可忽视的新隐患。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应如何平衡晋宁磷矿发展和矿山生态保护的关系?自然资源部在2022年11月印发的《关于做好采矿用地保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2〕202号)中打开了思路、给出了答案,即鼓励使用复垦修复腾退指标办理用地手续,允许复垦修复的新增耕地经核定报备后用于本企业在本地区采矿项目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晋宁磷矿矿山生态修复腾退建设用地指标项目(以下简称“晋宁磷矿项目”)应运而生。

“自然资源部文件出台后,我们积极研究省级支持政策,从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是否有新增采矿用地需求、是否实施过的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并取得较好成效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选取了晋宁磷矿作为试点,举省、市、区三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企业合力,携手探索矿山生态修复腾退建设用地指标工作。”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高级工程师徐刚介绍道。

被选为试点后,晋宁磷矿加紧编制实施方案,计划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草则草”的原则,通过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系统布置、水土保持工作等技术方法,因区施策开展复垦修复,真正将矿区存量采矿用地转化为高效农用地。为护航晋宁磷矿项目顺利实施,省自然资源厅立即从省级自然资源领域专家库中选取矿山生态修复和耕地指标核定等方面的权威专家组成指导组,全程指导方案编制工作,并创新开发云南省存量采矿用地复垦修复验收信息系统1.0,实现从项目申报到验收的全流程在线管理。2024年3月21日,晋宁磷矿项目正式获得批复,随着5月10日正式开工,全体矿山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投身建设,科学运用土壤检测、植被成活率评估等技术手段,全力确保修复效果符合设计标准;省、市、区三级自然资源系统灵活采取实地指导、遥感监测、地质调查等方式,动态跟踪项目进度与质量。最终,晋宁磷矿项目顺利于同年12月31日保质保量竣工并完成验收,短短9个月时间,就腾退出用地指标534亩并全部入库。

“这里就是我们项目复垦修复的存量采矿用地,曾经荒山秃岭、满目疮痍的景象已经被如今规整的农田和生机盎然的绿色山坡所替代,刚刚大家看到的树木和现在映入眼帘的蔬菜,正是我们辛勤付出的结晶。”站在矿区复垦修复后新增的耕地旁,晋宁磷矿矿长谢言宏自信地说,“实施晋宁磷矿项目是我们推动矿山自然资源长效综合利用的创新尝试,也是新时代矿业绿色发展的内核。通过项目,我们恢复了采空区的自然生态,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经济林和‘口粮田’,化解了扬尘问题和地灾隐患,周边居民都十分满意。同时,置换出新的采矿用地指标,将实实在在帮助我们按照矿山生产计划,有序办理新增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推动矿产健康可持续发展,确实称得上一举两得。”

晋宁磷矿项目是全国率先顺利验收入库的矿山生态修复腾退建设用地指标项目,其显著成效离不开两个关键因素。行政管理方面,省自然资源厅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期,明晰腾退指标政策、标准,推行采矿损毁土地复垦修复与耕地开发联动实施,允许产生的用地指标用于企业新增采矿用地审批,有效统筹矿山生态修复和土地要素保障,探索了“谁修复、谁受益”新路子、新模式。县(市、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草、水利等部门亲密协作,持续加强技术指导,合力巩固项目质量,切实提升了项目落地和验收等环节时效。项目主体方面,晋宁磷矿主动承担矿山企业社会责任、自觉履行生态修复法定义务,将保护优先、源头防控理念贯穿项目始终,多渠道吸纳前沿科技和先进做法,高效合理地改善了矿区生态系统功能和人居环境,有力促进了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正是凭借其充分发挥生态恢复效益,有效解决新增建设项目用地指标问题,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积极性等显著特点,晋宁磷矿项目成为七彩云南践行“两山”理念、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生动实践,为各地纵深推进存量采矿用地复垦修复提供了宝贵经验。

 

洱海山水工程成效显著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晋宁磷矿项目是云南纵深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一个典型缩影。近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为目标,积极探索实践,分类精准治理,从“三屏两带多点多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的科学构建,到《云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中12个重点工程、47个重点项目、10项指标任务的系统部署,从抚仙湖、洱海2个山水工程项目的先后实施,到国家和省级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重大项目的纷纷落地,云岭大地越来越多的生态“疤痕”逐渐被抚平,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和碳汇能力正不断提升,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正向全域、全要素纵深推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最重要的优势、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下一步,我们将以晋宁磷矿项目为样板,全面推广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统筹土地复垦、耕地保护、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的‘四效并举’治理模式,不断强化规划引领管控,稳步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科学组织生态修复重大工程项目实施,以实际行动赋能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展现新面貌。”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处负责人表示。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