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召开全省“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以下简称“‘七下八上’关键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视频调度会,厅长高中建、厅分管领导金宝轩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结合近五年全省灾险情大数据和今年以来相关情况,对“七下八上”关键期地质灾害发生趋势进行了研判。受上半年连续强降雨影响,全省区域土壤墒情较去年同期升高,加之受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影响,“七下八上”关键期各地地质灾害防范形势依然严峻。其中,7月中下旬普洱市、红河州、玉溪市等地风险增加,8月份重点防范区域主要有滇东北高中山区,滇西北“三江”流域高山峡谷区,横断山脉无量山西南段地区,大盈江流域,红河中下游地区,滇西、滇西南、滇东北地区公路(铁路)沿线,水电开发建设区,矿山开采区等人为活动较强烈的地段,重点涉及15个州(市)46个县(市、区)。此外,各地还需重点防范突发地震或台风影响区内的次生地质灾害。
会议强调,2025年云南省现已经历12轮强降雨,已接近2024年全年总量,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积极应对极端天气影响,压实压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成功避让35起地质灾害,避免伤亡845人,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地必须盯紧盯牢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总结好、推广好、运用好典型经验举措,进一步严格值班值守、拓展监测范围、提升预警精度、分类妥善处置,以实际行动织密织牢“七下八上”关键期防灾减灾救灾“保障网”。
会议要求,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切实当好地灾防治的“风雨守夜人”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守护人”。一是要持续建强防御体系。不断加大“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力度,认真落实“1262”预警叫应机制,加速构建全域全时地质灾害综合防御体系。二是要持续增强识别能力。高效利用“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手段,扎实开展隐患风险综合遥感识别并及时现场核查,提升综合防御工作科技含量。三是要持续推进治理工程。认真研判项目推进情况,对症下药疏通堵点卡点,切实加强资金、质量等闭环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尽快发挥作用。四是要持续做好支撑保障。充分发挥省级技术指导中心作用,统筹协调“驻州市包县、驻县联乡”技术支撑队伍和相关资质单位,合力做好全过程、各环节支撑保障工作。五是要持续抓实宣传演练。因地制宜常态化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逐步提升人民群众主动避险的执行力和提前撤离的配合度,坚决杜绝伤亡事件发生。
会议还听取了昆明市、昭通市、普洱市、怒江州“七下八上”关键期防范工作部署情况汇报。
会议在省自然资源厅设主会场。省自然资源厅,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有色地质局、省地质调查局,各州(市)、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各驻地技术指导中心(站)相关人员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