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乌蒙山区地质灾害成灾规律认识,交流地质灾害防治经验与对策,提升重大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7月30日,自然资源部在云南省昆明市组织召开乌蒙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场会。
会前,与会代表赴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实地考察了坪上镇赵院崩塌点、塘房镇塘房村垮山崩塌点、凉水村滑坡点等典型地质灾害现场,深入了解灾害发生背景及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就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管理等进行了现场讨论。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殷跃平系统分析了乌蒙山区重大地质灾害的孕灾背景和成灾机理,并提出针对性防控对策建议。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代表分别汇报了乌蒙山区地质灾害综合遥感识别防控对策及区域性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思考。四川、贵州、云南三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本省乌蒙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实践,宜宾市、凉山州、毕节市、昭通市等市州自然资源局代表汇报了本地防治工作情况。
会议指出,乌蒙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受极端天气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地质灾害高发频发,近年先后发生云南镇雄县凉水村、四川筠连县金坪村、贵州大方县庆阳村等多起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滑坡灾害。这些灾害暴露出该区域在防灾意识、基层能力、隐患识别、预警响应等管理环节,以及遥感调查、风险评估、监测技术等技术层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需深刻汲取教训,系统提升防治能力。
会议要求,乌蒙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重点抓好六方面任务:
一是强化风险源头管控,完善适用于区域特点的政策体系,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刚性约束,制定实施“十五五”及中长期防治规划。
二是开展专项调查评价行动,加强重点居民区风险底数摸排,强化综合遥感技术应用,组合运用“空—天—地—深”多种调查技术手段,动态更新隐患点和风险区,构建“一张图”动态管理平台。
三是加密监测预警,织密立体智能监测网络,加密冬季等重点时段监测频次,攻关智能预警核心技术,建立专业监测常态化机制。
四是推进综合治理,科学布局治理工程,强化已建工程运维监管,提升工程韧性。
五是压紧压实责任,构建分级联合预警机制,提升应急预案实战效能,强化基层应急处置能力。
六是加强科学研究,开展形变监测分析,攻关关键技术装备,强化人才队伍与学科建设。
会议强调,要打破部门壁垒,压实行业监管责任,强化部门协同联动与能力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和临灾避险演练,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专业支撑、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格局。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乌蒙山区各地要严阵以待,筑牢监测预警防线,狠抓巡查排查避险,凝聚应急抢险合力,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