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宣传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两会、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相关要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美丽云南建设,2024年,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林草局共同开展了云南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第三批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从全省各地推荐的案例中遴选出6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
6个典型案例涉及山川、河流、草原等多种生态系统,充分展示了全省各地推进建设安全、绿色、健康、韧性、活力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有效举措和显著成效,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值此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主题宣传期间,省自然资源厅将对这些案例进行展播,与社会各界分享交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云南样板,共同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进经验。
腾冲东山草场(又名国有芹菜塘牧场,以下简称“东山草场”)位于保山市腾冲市东山顶,平均海拔约2200米,年平均气温12.3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东山草场于1983年由腾冲县人民政府划定为国有牧场,划定之初,草场成立国有牧场管理委员会,制定《国有芹菜塘牧场管理公约》对牧场进行管理,但没有专项牧场管理资金和稳定的管理人员,导致非法圈围开垦牧场、肆意放牧现象突出,草原退化严重,草地面积逐步萎缩。到2015年末,原划定29400亩的牧场面积已经不足2万亩,草原植被盖度低至41.5%,其中杂害草植被盖度占总盖度的52.3%,草群种类单一,草地利用率极低。
东山草场风光
为解决国有牧场草地流失、生态功能下降、草地利用率低、资产价值不显化等问题,腾冲市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草场管护和生态修复,创新管理机制,引入腾冲恒益东山康养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展有偿使用探索,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充分发挥国有草原资源价值,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有序利用全民所有草原资源资产,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赢目标。
东山草场风光
核心做法
芹菜塘牧场
“专项整治+生态修复”提高草原“颜值”
健全政府机构强化监督管理。腾冲市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主任,相关单位和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国有芹菜塘牧场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腾冲市林业和草原局,由腾冲市林业和草原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加强东山草场管理。组建东山草原专项整治工作组,牵头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成立腾冲市草原监督管理所,加强对草原的监督管理、生态保护及监测。
针对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腾冲市人民政府投入专项资金1438万元,对东山草原非法占用、私拉乱围、滥采乱挖牧场及超载放牧等行为进行专项清理整治,拆除违章建筑65户、10000平方米,填平牧场内私挖壕沟15条、20余千米,回填土石方6万余立方米,拆除铁丝网等违建设施10千米。
政企联合推进草场生态修复。2019年,共投入资金1761.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290万元,腾冲恒益东山康养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自筹资金511.5万元),在东山草原实施了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开展人工种草、乡土牧草推广、草种繁育、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管理平台建立等,完成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治理1.9万亩,改良种草0.2万亩,草种基地建设0.1万亩。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总容量约30万立方米的水库1个、储水池5个、若干二级泵站和储水池以及草原防火通道,完成牧场核心区1163冢坟墓搬迁。运用科技手段,设置固定监测点9个,布设常规监测样地9块,对东山草场草原生态环境变化状况开展实时监测。
芹菜塘牧场
“委托代理+有偿使用”显化草原“价值”
探索委托代理机制理清所有者职责。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过程中,完成东山草场统一确权登记,发证面积达25550.11亩,明确草场国有属性,并探索明确东山草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者职责。
探索有偿使用机制高效配置资源。腾冲市积极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以草场使用权充分发挥国有草原资源资产价值,综合体现草场生态、康养、种质农业产业发展等价值,合理确定有偿使用费标准,将东山草场1.5万亩草地有偿流转给腾冲恒益东山康养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开发利用,有偿使用期限为20年,使用费起点按每亩每年50千克标准粳稻三等品价格折算,折算后使用费不低于每亩每年155元,每5年递增一次,增幅为5%。收益主要用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管理及牧场牧民补偿。同时,协议约定公司开展项目建设和运营中必须保证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按政府规划进行建设,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行业管理要求,各项指标必须进行环保评价,达到环保要求,不能破坏草原生态环境。
“发展产业+文体旅融合”提升草原“产值”
发展绿色肉牛养殖产业。以东山草场丰富优质的牧草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肉牛养殖。科学划定管理区域,对有偿使用范围内的有效草地进行科学管理,对已经退化严重的草地实行禁牧,待修复完毕明显好转后再进行轮牧,有效遏制超载放牧、无序利用草原、非法占用草地等现象。推进建设智慧化养殖管理溯源信息系统,结合大数据技术使用电子耳标高效养殖,实现了对养殖生产全过程的监控和数据分析,养殖效率全面提升。因地制宜推动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优化,通过提高青储饲料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5%),带动芒棒、五合、界头等乡镇发展青储玉米产业。创新和优化饲草配方,提升饲草利用率,减少饲草资源浪费。建设生物有机肥厂,年生产有机肥能力达10000吨,实现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幅减少了各类化肥使用量。
深化生态文体旅融合发展。利用东山草场特殊生态、地缘优势,腾冲恒益东山康养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完善草原电力、通信网络等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东山国际康养度假区建设服务中心、观光栈道、草原帐篷民俗体验区、石房子餐厅、草原观光湖泊、滑翔伞基地、萌宠园、马术俱乐部等旅游康养设施,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发挥东山草场资源禀赋优势,打造东山草场生态研学基地,开展中小学研学与实践教育,累计接待各类参观、研学、实践活动10次,参加人员800余人次。围绕2万亩高山草甸、4.5公里玉璧古道、5.6公里盘山栈道、20公里高山草原公路的户外运动条件,开展“恒益杯”万步有约健走大赛、腾冲登山大会暨无痕山野活动、2023“重走霞客路、徒步游东山”玉璧古道徒步等赛事活动,将赛事与体验相融合。
取得成效
草场牛群活力满满
草场生态有效恢复,生态产品供给提升
通过政企联合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及管理,草原资源资产得到有效管护,草场水源涵养能力显著提高,缺水、退化状况明显改善,过度放牧得到禁止。东山草原植被盖度从2015年的41.5%提高到2022年的93.5%。平均鲜草产量从2015年的165公斤/亩提高到2022年的1857公斤/亩,东山草场的生态环境逐步好转,草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草原牧草种类达到20种以上,栖息在牧场的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
草原资源合理利用,资源资产保值增值
通过国有草原有偿使用,把草原资源转变为草原资产获得经济效益,一方面,收取有偿使用费获得经济效益,2017年至2022年,共收取有偿使用费1406.625万元,其中2017年至2021年收取1162.5万元,2022年收取244.125万元。另一方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获得经济效益,通过发展草原观光游、科考游、探险游,年均可接待游客40万人次以上,2022年,东山草场接待游客41万人次,景区门票、餐饮、娱乐收入达1.53亿元;通过发展草产业,每年可收贮青干草约9000多吨,年产乡土草种约50吨;通过发展肉牛养殖及牛肉精深加工业,带动养殖肉牛15000头,年加工高端牛肉产品1500吨,2022年实现产值8亿元。
保护意识逐步增强,社会效益不断显现
通过研学基地建设,东山草场被授予“腾冲市中小学研学与实践教育基地”称号,引导群众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树立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绿色发展观念,草场周边群众草原保护促发展意识得到有效增强。通过国有草原有偿使用,创新推动“绿色农业+工业+营销+旅游业”的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累计带动养殖户1000户以上,实现户均增收3万元,农户总增收3000万元以上,直接和间接带动5000人就业,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进一步带动了当地的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