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宣传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两会、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相关要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美丽云南建设,2025年,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林草局共同开展了云南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第三批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从全省各地推荐的案例中遴选出6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
6个典型案例涉及山川、河流、草原等多种生态系统,充分展示了全省各地推进建设安全、绿色、健康、韧性、活力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有效举措和显著成效,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值此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主题宣传期间,省自然资源厅对这些案例进行展播,与社会各界分享交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云南样板,共同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进经验。
临沧市凤庆县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中国的“红茶之都”,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文化悠久。得天独厚的宜茶生长自然条件、优良的大叶群体种质资源、精湛的做茶制茶工艺,使凤庆茶从古至今享有盛誉。人工栽培的“锦秀茶尊”型古茶树,距今已有3200多年历史。
生态茶园
近年来,凤庆县立足县域生态环境和茶文化资源禀赋,把茶产业作为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抓手,从规划布局、环境保护、改革重塑、文旅融合等方面不断发力,坚定不移发展壮大茶产业,助推“滇红”品牌焕发新活力,实现了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综合提升。
生态茶园
核心做法
规划引领,夯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出台《凤庆县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围绕绿色有机转型目标,采取新植换植或嫁接一批良种特色茶园基地、改造好一批中低产老茶园基地、留养好一批古茶园基地、推进一批有机茶园基地的“四个一批”模式,优化重组全县茶园结构,打造高效优质生态茶园基地。编制《凤庆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着力解决古茶山周边村庄规划缺失、无序建房等问题。同时按照保持生态空间总量不减,耕地质量有所提升,永久基本农田总量不变,茶园面积不减的要求,以村庄环境整治为根本,以粮食、茶叶种植为重点,编制《锦秀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2022—2035年)》,切实保护好古茶树资源。
保护优先,确保茶产业生态产品供给
凤庆县制定出台了《凤庆县古茶树保护实施办法》,对全县古茶树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利用明确了保护优先、科学管理、有序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同时,把3200多年树龄的“锦秀茶尊”古茶树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纳入保护范围,保护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专项安排。
对全县古茶树、古茶园挂牌乱象进行整治清理,对保护范围内违规竖立的、商业性的、私自搭建的、杂乱无章的非官方标识牌逐步进行拆除、取缔,设立古茶树保护专家组,认定重点古茶园63个、1.67万亩,古茶树7712株。
改革重塑,“五步走”焕发品牌新活力
实施凤庆滇红茶全链条组织化议事协商、组建联盟、制定标准、拉通链条、净化市场“五步走”战略,依托品牌“建”联盟,规范机制“管”联盟,以质求生“养”联盟,利益共享“稳”联盟,拓展市场“活”联盟,有效破解大品牌小效应、大产业小市场、大资源小收益等突出问题。截至2024年,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成员已发展至110家,与418个初制所建立利益联结关系,链接了全县86.6%的茶农,有效管控全县85.2%的茶园。
科技支撑,助推“滇红”生态价值显化与提升
锦秀茶尊
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各类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成立县级技术推广机构凤庆县滇红茶研究院;建设省级认定的茶叶专家工作站2个;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行深度合作;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11名专家组成院科研团队,促进成果转化。2023年8月25日,13粒“锦秀茶尊”种子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开展太空诱变育种试验,进一步开启了凤庆古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新纪元。
文旅融合,多元共促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凤庆滇红茶博物馆
通过引入环境友好型“茶文旅”项目,大力推进茶叶主题公园、名茶山、滇红小镇、茶马古镇等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组织开展以“锦秀茶尊”、茶马古道、凤山古茶园为核心的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申报、宣传、推广。开发“茶旅+民宿、茶旅+康养”等融合新业态,先后建成滇红第一村(AAAA级景区)、鲁史茶马古镇(AAA级景区)、锦秀茶尊公园(AA级景区)等茶文旅融合景区,建成滇红茶博物馆、3200年禅茶文化庄园、大友普洱茶庄园、滇红活态博物馆等核心景点,推动体验式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取得成效
生态茶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依托茶基地绿色有机转化,凤庆县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48.87万亩,认证绿色产品基地17.48万亩、有机茶园6.54万亩、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基地0.71万亩、雨林认证基地1.8万亩。取得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46项,13家企业110款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开发出了经典58、中国红、经典1938、经典1939等系列产品。
茶马古道鲁史古镇
生态茶产业经济价值持续显化。通过茶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全县生产毛茶4.46万吨,实现农业产值19.04亿元,较上年增长12%。生产精制茶3.12万吨,较上年增加18.32%,实现工业产值32.2亿元,较上年增长24.44%,茶产业综合产值77.74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186.45亿元的41.69%,实现税收1453万元,茶产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落脚点和支撑极。2024年,凤庆县获得全省首个茶叶类“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入选全省首批“地理标志促进乡村振兴示范区筹建名单”。
生态茶产业提升民生福祉。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下,110家联盟企业与418个初制所建立了利益联结关系,占全县初制所的80.23%,有效管控茶园面积达44万亩。2023年,采购毛茶均价每公斤42.73元,同比增长7%;茶农户均增收2.52万元,同比增长 11.65%,茶农人均收入6742元,同比增长11.65%。
文旅融合发展
“滇红茶”品牌影响力不断加大。根据浙江大学中国农产品品牌研究院CAPD模型评估,“凤庆滇红茶”品牌潜在价值排名中国区域品牌价值第99位。通过“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母子品牌模式,全县有企业主导品牌63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华老字号1件、云南省著名商标12件,云南名牌产品4个。农夫山泉、茶百道、新荣阳、沪上阿姨等全国规模较大的奶茶企业及茶叶产业链头部供应商,均与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企业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滇红茶品牌声名不断打响,品牌竞争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