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专场,介绍“十四五”时期云南省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王东锋就节约集约用地答记者问,一起来看: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 王东锋 赵嘉 摄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十四五”期间,省自然资源厅在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 王东锋:“十四五”以来,省自然资源厅以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大力推行“节约优先、高效使用、市场配置、改革创新”用地理念,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不断探索从土地存量中寻找发展增量的有效路径。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是坚持统筹推动,开拓发展源头活水。我们始终坚持政策法规引导,今年1月1日实施新修订的《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明确要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根本,今年7月,省政府专门印发了加强节约集约用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十条硬措施,坚定不移走“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转变的土地利用革新之路。“十四五”以来,我们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引导用地结构不断优化。一方面持续推动城镇地区存量闲置土地盘活利用,累计盘活处置闲置低效用地27.81万亩。其中,曲靖市麒麟区近几年来全面摸清土地、厂房等低效闲置资产,通过“腾笼换鸟、修缮改造、功能转换”等方式,推动闲置资源向现代产业、民生、文旅等业态融合发展,为高效盘活闲置低效土地、闲置资产,推进城市更新提供典型经验,一些土地成为网红点、打卡地。另一方面稳妥推动农村地区存量土地开发利用,全省15个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市、区)完成入市交易937.75亩土地。其中,峨山、元阳、兰坪等3个县入选全国“农地入市”典型示范案例。

临沧市耿马县贺派乡水平村推动存量土地开发利用,不断优化用地结构。
二是加强源头把控,力促节约集约新风向。我们全面落实节约战略,强化建设用地规模管控和标准控制,因地制宜研究出台山坝地区建设项目节地评价规则,建立云南省节地案例库,大力推广节地技术。自国家创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模范)县以来,我省五华区、安宁市、绥江县、姚安县、永仁县、澜沧县等十余个县(市、区)获国家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模范)县称号。“十四五”以来,我们通过组织节地评价,优化建设项目功能布局,实现节约用地1.5万亩。全省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较“十三五”末下降15.9%,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预期目标。

楚雄州永仁县盘活闲置土地,致信300兆瓦/600兆瓦时独立储能示范项目建成投产。
三是聚力园区建设,探索提质增效新路径。我们聚焦“园区”这个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紧扣“精准保障、高效利用”的主线,靶向施策,推行“标准地”出让改革、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再利用、推广出让租赁相结合的供应方式等举措,实现土地要素保障能力和资源集约水平“双提升”。在国家新一轮开发区调整工作中,我们通过新设、整合、扩区等措施优化调整开发区国土空间布局,促进产业聚集、功能集合、资源节约,有效保障开发区未来5—10年发展空间。“十四五”以来,全省87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土地供应率达90.44%,工业用地率达61.34%,相比2020年分别提高8.66和10.27个百分点,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文山州砚山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