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厅动态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金宝轩就严守耕地红线,答记者问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发布时间:2025-11-07 09:44:01 【字体:

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专场,介绍“十四五”时期云南省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金宝轩,就严守耕地红线答记者问,一起来看。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金宝轩 赵嘉 摄

民族时报记者:

近年来,国家反复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严格占补平衡。请问“十四五”期间,我省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守护全省7857万亩耕地红线?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金宝轩:

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事关粮食安全、事关民生福祉。“十四五”以来,我们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提升数量、质量、生态相结合的耕地保护效能,全省“口粮田”量质齐升、“米袋子”持续丰盈,粮食安全的饭碗越端越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更加稳固。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第一方面,严守总量,护好良田沃土。一是将全省坝区90%的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对最优质、最精华的耕地实施特殊保护。将全省7857万亩耕地保有量和570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带位置分解下达、上图入库,作为各级党委、政府重大政治责任严格考核。二是全省四级党政“一把手”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一盘棋”推动工作,全省耕地稳中有增,连续两年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三是深挖资源潜力,实施补充耕地项目2624个,入库补充耕地37.38万亩,提升要素保障能力。

 

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实施国土综合整治(提质改造)项目,将原来撂荒土地整治为稻田,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丽江市古城区开南街道良美等2个社区积极开展国土综合整治(提质改造)项目,通过归并零散田块、优化耕地空间布局、配套灌溉及排水设施等措施,提高耕地土壤肥力,项目区水稻连年丰收。

第二方面,严管用途,坚持良田粮用。一是出台我省改革占补平衡意见,将非农建设、造林种树、种果种茶等各类占用耕地行为统一纳入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建立“以补定占”的新机制。二是严格执行“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全省7663个建设项目占用的40.79万亩耕地全部补足补优。三是保障设施农业用地4.71万个29.91万亩,及时组织修订我省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明确用地范围、拓展用地规模,助力“云药”“云花”“云咖”等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壮大。

第三方面,提升质量,优化空间布局。一是组织开展全省耕地林地园地布局优化行动,全面摸排全省耕地、坡度25度以下园地和设施农业用地种植利用情况。二是按照国家最新国土变更调查地类认定要求,编制全省耕地作物清单,联合省林草局印发《云南省耕地林地园地布局优化工作方案》,明确“四个一批”(认定一批、恢复一批、退出一批、置换一批)工作方法,统筹群众意愿、水土保持、农民增收和继续种植条件等,正向优化调整全省耕地林地园地布局。

 

各地良田沃土

第四方面,严格执法,守牢耕地红线。一是我们在全国率先建立通报、挂牌、约谈、冻结、问责“五项机制”和耕地保护行刑衔接等多项机制,坚决落实“长牙齿”硬措施,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占耕行为,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提升执法工作质效,全社会依法用地意识得到明显增强。二是“十四五”期间,全省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45起典型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7204宗、耕地面积7.9万亩,全省违法占耕面积和比例逐年下降。

下一步,我们将在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不突破的基础上,科学划定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编制耕地保护专项规划、严肃查处各类违法占耕行为,构建更具活力、更加高效的农业生产格局,为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