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保护产权、登记为民”,短短八字,重若千钧,始终是不动产登记事业最鲜明的底色,云岭大地不动产登记队伍初心如磐、矢志不渝、笃行不怠。
2015年3月1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不动产统一登记在神州大地扬帆起航。云南省紧跟国家步伐,有力有序全面深化改革,以实际行动确保各类不动产产权清晰,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十年间,从首证颁发到多项全国第一,从试点探索到全省推广,从分散登记到城乡一体,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七彩云南坚持以“守正”夯实改革根基,以“创新”破解民生难题,绘就了一幅以人民为中心的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壮美画卷。
破冰突围,从“分散”到“统一”的制度重塑
对玉溪市易门县市民贺先生和蔡先生来说,2015年9月24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当天,他们在县不动产登记中心领取了各自的不动产权证书,成为云南省首批不动产权证书权利人。“我记得过去陪老人给房子落户,要跑多个窗口办土地证和房产证,耗时耗力。我购房那年刚好赶上‘两证合一’,我激动地来到政务大厅,发现不动产权证书只需到一个窗口即可办理,手续相当简便。”贺先生十分感慨。蔡先生回忆道,“当时我拿着材料来到窗口颁证,十多分钟就拿到不动产权证书了,非常快、非常好!”如此高效便捷的办理程序,正是得益于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的纵深推进。
所谓不动产统一登记,即整合原国土、住建、林业、农业农村等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责,成立专门的不动产登记中心,依托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搭建起覆盖权籍调查、登记发证、信息查询的全流程办理机制,从而实现“房地一体化”管理。十年前,云南步履铿锵、信念坚定,率先在玉溪市易门县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先行先试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逐步畅通部门联动、打破信息壁垒,切实提升不动产登记质效,后又在试点经验基础上全面向各地推开,取得了明显成效。其间,全省不动产登记实现登记机构统一,省、州、县三级不动产登记职责和机构全部整合到位,组织架构更加坚实;登记簿册统一,所有县(市、区)全面实现“颁新停旧”,正式启用国家统一发布的新版登记簿证;登记依据统一,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为依据,各项工作认真遵循“严格管理、稳定连续、方便群众”原则;信息平台统一,打通各级登记信息的“大动脉”,把浩如烟海的登记数据“统起来、管起来、用起来”。至此,云南省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四统一”目标顺利达成,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在全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十年来,以房产“首证”为样本,云南省又先后发出首本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首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首本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直至今日,约859.3万本不动产权证书被陆续送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压舱石”。
攻坚拔寨,从“办证难”到“交房(地)即交证”的主动担当
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持续深化,过去“九龙治水”局面和多头审批、权属不明、标准不一、政策缺位等因素导致的商品房“登记难”等一批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也渐渐凸显,成为全省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热点问题。云南树牢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对症下药强力实施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专项整治行动,切实筑牢织密民生“保障网”。
化解存量方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对618个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无法办理不动产登记的小区进行“地毯式”摸底排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谁审批谁负责”和“证缴分离、追办分离”的原则,“一案一策”加压推动存量问题化解。遏制增量方面,昆明市在全国首创推行新建商品房首次登记后“购房人自行办证”举措,购房人可不依赖开发商自行申请办证,当日即可办结,有效遏制了“办证难”问题增量。源头管控方面,各地通过部门协同、流程再造,加速“交房(地)即交证”的产权登记新模式落地见效。随着全省首个“交房即交证”项目——万科翡翠二期项目38户业主代表在拿到新房钥匙的同时领取了不动产权证书,住权与产权同步保障目标从梦想照进现实。这些新模式好经验随即在全省推广,多管齐下助企纾困、为民解难。
如今,云南省3780个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小区已完成问题化解的达99.66%,约142.9万薄“红本本”打消了群众顾虑,成为了大家拥抱美好生活的“敲门砖”。
数智融合,从“线下跑”到“云上办”的智慧赋能
云南高度重视数字化建设对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的积极促进作用,全力建设覆盖全省129个县(市、区)的统一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入口,推出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信息查询、进度跟踪、业务咨询、电子证照领取等在线服务,开启不动产登记“零跑动”时代,让企业和公众真正感受到不动产登记的“速度”和“温度”。各地也积极探索,纷纷创新推出一系列亮眼举措,在为企业和公众送去实实在在便利的同时,携手推动不动产统一登记数字化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
技术赋能,“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全面普及。昆明市实行不动产登记结果网上查询并支持自行打印查询表,有效解决了公众在获取教育、金融等领域服务前查询不动产登记结果体量大、时间长的问题。玉溪市通过“一部手机办事通”办理农村不动产登记信息核验和发证,有效减轻了线下窗口的压力,18万余户权利人足不出户即可核验宅基地信息和获取不动产权电子证书。保山市加强“保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微信服务大厅建设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推广应用,市民可在线办理登记业务并领取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
部门协同,“一件事一次办”暖心为民。“之前群众办理二手房过户需要辗转住建、税务等多个部门及水电气公司,累计提交几十份材料,分开办需数十个工作日……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楚雄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工作人员说。作为云南省“一件事一次办”试点地区,楚雄市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积极推动不动产登记与住建、税务和金融等部门信息共享,并联动水电气公司过户一次办,实现了服务“超前跑、联动跑、数据跑”,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捷。目前,云南省涉不动产登记“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平台已于2023年正式上线运行,该模式已成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常态化服务之一。
跨域协作,“异地融合互办”初露锋芒。2025年3月,云南省首例不动产抵押登记“异地互办”业务在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不动产窗口成功办理,全省不动产抵押登记线上线下和跨区域异地融合办理实现“零”的突破,对于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各地跨区域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太方便了!不用跑昆明,在磨憨就能办好手续,省时又省力!在以往,我需要多地往返才能办理这个业务,现在我无须再为奔波和材料问题发愁了。”说起不动产抵押登记“异地互办”业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景洪市支行工作人员连连称赞。
提档升级,从“登记窗口”到“党建品牌”的服务跃升
聚焦“便民利企”目标,云南不断拓展“不动产登记+N”服务场景,积极展现不动产登记服务风采,在全社会营造起关心支持不动产登记工作的浓厚氛围,一个个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七彩云南登记党建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更强支撑。
“昆登记·心服务”:打造有温度的登记服务。昆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围绕“为企业和群众办好登记这一件小事”,深入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和“党支部强堡垒、党员争先锋、窗口夺红旗、职工争双星”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五心四不让服务”全方位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效能,既为社会提供了“有温度的服务”,又推动了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迈向一流,真正实现“维护好人民群众产权权益,服务好人民群众登记需求”的登记目标。
“威楚登”:厚植为民情怀,争当服务先锋。楚雄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以威楚鹿城1700多年的深厚文化底蕴为根基,通过开展争当“服务好先锋、业务通先锋、高效办先锋、质量优先锋、暖民心先锋”等“五个先锋”行动和“模范登记”“便民登记”“清廉登记”三大专项行动,积极优化窗口服务,陆续推出零跑腿服务、代办窗口服务,延时服务、容缺服务以及志愿队上门服务等各项便民利企创新举措,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景快登·心服务”:当先锋模范,做阳光登记。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着力强化不动产登记便民利企建设,以“先锋模范 阳光登记”建设为主线,以开展“党建力量大梳理,党建聚力大讨论”和“三年行动我带头,人人争当实干家”活动为抓手,引领不动产登记各项工作走深走实,不断擦亮“优化营商,幸福办证”的景谷样板成色。
改革未有穷期,为民永无止境。
展望未来,云南省不动产登记队伍将继续以“守正”筑牢制度根基,以“创新”回应时代需求,不断提高办事企业和群众的体验感、满意度,让每一本不动产权证书都承载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贡献登记智慧与力量。